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編輯整理 19世紀末,卷煙開始盛行,中國民間許多煙絲作坊、煙鋪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變化,開始利用簡單的制作工具仿制機制卷煙,于是手工卷煙應運而生。
1899年,一位名叫范善慶的中國商人在上海創辦了我國第一家手工卷煙作坊“范慶記”。隨后,上海相繼出現了“朱寬記”“許昭記”手工卷煙作坊,它們與“范慶記”并稱“三記”。
由于手工卷煙設備簡單、成本低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手工卷煙和機制卷煙在市場上同時并存。但由于手工卷煙產量有限,難以與機制卷煙抗衡,經營難以興旺。
面對外國卷煙在中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局面,有識之士奔走呼吁,倡導自行設廠制造卷煙。20世紀初,上海民族機制卷煙工業開始崛起。
1904年,美國境內發生排斥、虐待華工的事件,激起海內外華人的極大憤怒,國人群起抵制美貨,為上海民族卷煙工業爭得了一個發展良機。三星煙廠、中國紙煙公司以及四民紙煙廠、福壽紙煙有限公司、大東煙廠、大通公司等20多家民族資本煙廠相繼在上海成立。上海開始成為中國煙草工業的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世界列強后院起火,無暇東顧。國貨運動的興起為民族工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五卅運動前,上海先后出現過40多家民族資本煙廠,但除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具有一定規模外,其余煙廠產銷量都不大,很難與英美煙公司匹敵。
1918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把企業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為打擊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等中國民族卷煙企業,英美煙公司曾使用削價競銷、刺探情報等手法,企圖吞并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由于后者極力抗爭,英美煙公司的商業圖謀一次次被識破。1919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通過改組向社會招股,擴大了資本,當年便獲得較大回報。此后,該公司又在上海等地增設煙廠,開展印刷等業務,并在煙葉產區設煙葉收購廠、復烤廠,努力確保在與國外煙草公司的競爭中不落下風。
五卅運動爆發后,全國掀起了洶涌澎湃的抵制洋貨運動。卷煙消費者紛紛改吸國產卷煙,英美煙公司業務萎縮、銷量銳減。以往上海地區的卷煙90%是英美煙公司的產品,10%為華商煙廠的產品;而此后,英美煙公司和華商煙廠的銷售比例反轉,即90%為華商煙廠的產品,10%為英美煙公司的產品。民族資本煙廠業務興旺,國產卷煙供不應求。
20世紀20年代初,上海民族卷煙工業又有新發展。華成、振勝、瑞倫等二三十家煙廠在滬開設。其中,華成煙公司利用名牌策略,成為繼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后的第二大民族卷煙企業,其推出的“金鼠”卷煙月銷量近400箱,贏利頗豐。至1927年,上海民族資本煙廠猛增到180多家,達到近代上海民族資本煙廠發展的最高峰。
“八一三”事變后,上海民族資本煙廠損失慘重。到1939年,上海民族資本煙廠實際開工20家,數量僅為戰前的63%,每月產量僅1萬余箱,較戰前減少2/3,上海民族資本煙廠步入了漫長的冬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