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一部《羋月傳》,一千個人有一千種視角,也會產生數千種不同的觀感。有人看到了皇朝威儀;有人看到了美女美色;還有人看到了權謀爭斗;但是,于我,看到的是卻是所謂“戰國君子”。
彼時,天下之大,有君子四人。楚有黃歇,號春申君;魏有無忌公,號信陵君;齊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各據一方,擅于養士。試想一下,普天之下,僅有四人,以君子之名,聞名于世,那是何等的榮耀和氣勢?
君子,在戰國時期,不僅僅一種名譽,更是一種實干。這也體現在四君子的共同點上。
總結一下,由《羋月傳》的引發,我重溫了一遍《史記》,我認為戰國四君子至少有四點是相似的。
一是出身顯貴。魏公子無忌乃魏昭王之少字;齊國孟嘗君父親即是田嬰,而田嬰則是齊威王之少子;平原君趙勝乃趙之諸公子。由此可見,戰國四君子,要么是達官顯貴,要么是王侯公子。顯赫的出身可以為“養士”提供財力和號召力,由此才可能有君子之名。
二是善于養士。在戰國時期,“養士”不僅可以儲備實力,同時還能夠傳播賢達的美名。所以,在招士、養士方面,戰國四君子可以說是各出奇招。孟嘗君招士不拘一格,雞鳴狗盜之徒皆能歸附,魏公子無忌對士子則以仁義之禮相待,由此聚集士子三千。平原君更是為了招賢納士而不惜殺了愛妾。可見,養士,是四君子的共同愛好。
三是不得善終。戰國四君子都不得善終。黃歇在楚國為相二十余年,后被李園所殺;孟嘗君被齊王廢除相位之后,食客皆去。平原君后代與趙國一起亡國;而魏公子更是郁郁不得志,飲酒而亡。有君子之名,卻不得善終,原因何在?在我看來,四字以蔽之:功高震主。知有君子而不知有國王,勢必引起國王的猜忌,加之,戰國之間的勾心斗角,君子反而成為了陰謀的砝碼。
天下之大,僅有四人,號稱君子。特別令我好奇的是“君子之交”。試想一下,相同的出身和抱負,相似的性格和知識儲備,臨窗而坐,把酒言歡,橫談天地,縱論天下,何等的愜意和瀟灑?但是事實上,恰恰相反。
我們從平原君與魏無忌的交往中,就能窺見尷尬。魏公子聽聞趙國有兩個名人,一個藏身賭場,一個藏身酒店,于是到這兩個地方與其交談。而平原君聽聞之后,卻說:原來魏無忌交往的都是賭徒和酒鬼。
嫉妒,讓再高尚的品格,也瞬間崩坍。從君子身上我們沒有看到“君子之交”,反而看到的是“君子互貶”。其它君子之間的交叉,就更加不想去探究。
或許,在戰國時期,君子更多指的是“君王之子”,而非道德君子?;蛟S,對于君子更為準確的定義應該是:君子坦蕩蕩 小人常戚戚。心中光明、坦蕩,陰謀和陰暗才無處安放,由此才可能有君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