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故宮博物院珍藏著一件乾隆御用緙絲緙毛掛毯,這件掛毯長4.2米、寬2.3米,掛毯構圖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古人最為常見的合家歡聚過新年的情景:一座寬敞的庭堂中戳燈高照、牡丹盛開。古樸的翹頭案上擺放著觥、爐、提匣、如意,瓷瓶里插有松枝、竹葉和梅花,案前雕花圓桌上擺放著蘋果、石榴等各色新年干鮮果盒,年味十足。庭堂中的人物則個個神彩靈動,十余名兒童在庭中盡情嬉戲,充滿了節目的歡樂氣氛。雕花圓桌邊坐著一位長者,他左手持如意,右手把酒碗,眉宇疏朗、目光睿智、胡須飄逸,正慈祥地注視著天真無邪的孩童們。長者對面的婦人們或站或坐,身態姿勢清俊閑雅。整幅畫面體現了“一家多富貴,榮華降吉祥”的美好景象。
這件掛毯是蘇州織造局的眾多繡娘用半年之久才精心織就而成,使用了“緙毛”與“緙絲”混織的技術,毛線厚重的質感和絲線光澤肌理結合,呈現立體的織物效果。雖歷經200多年,顏色仍然清秀典雅,紋飾人物生動多姿。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享有“織中之圣”的美譽。由于制作緙絲的技術比較難,學習時間比較長,2006年“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織造緙絲作品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功夫,有時為了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幾個月乃至一年以上,但就是因為慢,卻注定了緙絲織造技藝的珍貴之處和人們對其的熱衷。蘇州當地人講,如果織造一件緙絲作品快的話,恐怕這門技藝早就沒有了。
中國有句老話講:慢工出細活。從蘇州緙絲織造技藝上來看,用慢創造的往往是永恒的精品。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往往強調一個快字,似乎只有快才是萬事制勝的法寶,但事實絕不是這樣。以中國“大躍進”事情為例,一句“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讓盲目求快、急于求成的“大躍進”思想急速蔓延,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農業強調“以糧為綱”,工業強調“以鋼為綱”,并要求在5年以致3年內提前實現原定15年鋼產量趕上或超過英國的目標。結果是造成浮夸風盛行,不僅違背了客觀規律,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打亂了正常生產秩序,造成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積累和消費之間比例嚴重失調。經濟工作中急躁冒進的左傾錯誤,使國民經濟遭受嚴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事實是,快與慢是個相對的概念。快是指在符合客觀發展規律情況下的快,慢是指在保證工藝質量下的慢,所以快與慢的融合才是一種大智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努力去尋找快與慢之間的交集,這就是一個節奏的問題,能夠駕馭快與慢則是一門高超的學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或是慢節拍,當快則快,當慢則慢,快慢相宜是穩重的表現。因此,所有沒有預知的追求高成長性速度及沒有追求的低發展節奏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穩定當前才是真正的境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