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臺灣特色產品展覽會上,第一眼看到柴燒茶具時,便被其樸拙之美所深深吸引。其質樸的鄉野土味和華貴的典雅氣質,盡顯自然的美感。在展臺附近徘徊了很久,也與臺灣柴燒匠人麥先生聊了許多,雖感到價格不菲,但還是不由自主地買了一個精致的茶盞。在家把玩了兩天,尤感愛不釋手,觀賞其窯變的魅力及落灰的藝術,自認為這才是與茶的絕配。
品茶,品的就是心境和韻味,而柴燒恰是應和了這樣的情境。柴燒講究的是人、土、火的結合,其作品不僅包含著創作者的思想、審美、情趣,更包含了燒成效果后樸拙中見精巧的千般變化。經過火炬及火痕引出的紅榴、黑榴、胡麻、閃金、閃銀等不同顏色,在一件作品上呈現出七彩色澤,仿佛歲月留下的斑駁印痕,讓人從中有所感悟。
人是柴燒的靈魂。柴燒之器,講求淳樸靜穆,所以匠人大都懷著一顆平常心,將樸素的理念寄予在不形而型的柴燒器中,以追求返璞歸真的自然美。也正是由于柴燒之器這種自然、內斂、質樸,才使其之美直達人心。在中國傳統美學中,推崇備至的境界就是柴燒之器這種“言有盡而意無窮”,不華麗、不張揚,卻又韻味無窮。因此,柴燒器形多是粗獷古樸、圓潤自然,盡顯中國文化精髓,這也就不難理解柴燒之美能夠直達人心的緣故了。
土是柴燒的性格。柴燒之器選用臺灣地區的原礦陶土,含鐵量高,能夠耐1300度的高溫,這不是一般的泥料可以承受的。柴燒之器由于是用來飲茶,故所用泥料不可有半點含糊,健康無害成為柴燒匠人的首要選擇。同時,柴燒所用的原礦泥料還必須經過風化、陳腐、洗練等十幾道工序煉制,在繁瑣的過程后,柴燒之器才顯得更加厚重沉穩。尤其是與火交融后,柴燒之器表面呈現出各種奇異的特殊效果,更突出了柴燒泥料堅韌的性格。以我所購茶盞為例,小小一只,卻有沉穩之勢,而無輕浮的感覺,很是應手。
火是柴燒的精神。柴燒之美在于每一件作品都是“世間唯一”,沒有兩件作品的顏色鋪陳是一樣的。在作品未出窯之前,誰都不知里面的顏色變化,這也是柴燒令人期待的原因。柴燒作品之所以有如此玄妙的變化,就是因為火的緣故。燒制過程需時6到7個晝夜不眠不休的高溫煅燒,讓火焰的走向、灰燼的落點、余燼的堆砌,都在作品上留下清晰的印跡。豐富的色差和機理的變化促成柴燒之器美輪美奐的色彩,讓一件柴燒作品上呈現出或寧靜安詳或激情澎湃的趣味。可以說,是火的精神把柴燒之器煅燒得更美。
柴燒之器的高成本、低成品率及獨特的魅力,使其價格居高不下,但絕對是值得擁有的品茶之器。從未曾相識,到沉浸其中,我只用了兩天時間。可惜的是,展覽會的時間限制,讓我與麥先生的作品只有一個茶盞之緣。好在麥先生還將在6月份參加于沈陽召開的茶具博覽會,我相信那將是一個美妙之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