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年來,在大陸茶道圈子中興起一種陶瓷表現形式——志野。何為志野?日本天正年間,志野宗信令陶工燒制茶器,便出現了日本最早的白色陶器“志野燒”,其特質在于溫潤如玉、凝練的釉色,自然無華的冰裂紋理、粗獷率性的土坯,豪邁的做工形式和簡易素樸的鐵繪畫風。而釉面上顯現的橘皮狀“棕眼”,更豐富了制陶者的審美意趣,于是便把這種帶有棕眼的志野燒,名曰櫻花志野燒。
一件瓷器上若是遺留有指印、火痕、棕眼等現象,本應算作瑕疵,但為何反而會增添意趣呢?原因就在于自然、真實。詩人余光中曾寫過一首俏皮、風趣的詩——《小褐斑》,我覺得很能詮釋為什么喜歡這種瑕疵的原因。他在詩中這樣寫道:如果有兩個情人一樣美一樣可憐/讓我選有雀斑的那一個/迷人全在那么一點點/你便是我的初選和末選,小褐斑/為了無端端那斑斑點點/蜷在耳背后,偎在唇角或眉尖/為嫵媚添上神秘。傳說/天上有一顆星管你臉上那汗斑/信不信由你,只求你/不要笑,不要笑得太厲害/靨里看你看得人花眼/凡美妙的,聽我說,都該有印痕/月光一滿輪也不例外/不要,啊不要笑得太厲害/我的心不是耳環,我的心/經不起你的笑聲/蕩過來,又蕩過去……余光中說得很有道理,“凡美妙的都該有印痕”,因為有印痕,才會平添了幾分嫵媚與迷人,這就叫作“缺陷美”。
缺陷美也可以說是期待的美,有了缺陷才會更真實一些,有了缺陷才能讓人有所思有所悟,有了缺陷才能感覺到追求完美和進步的最深層的呼喚和力量。它能喚起人們特殊的感受,并激發出人們的聯想。
在玉雕界有一個利用缺陷造就完美的典型案例,素有“中國玉雕大師”第一人美譽的楊樹明曾經得到過一塊玉,這塊玉全身上下都是棉點,在外人看來是毫無加工價值的“廢料”,楊樹明只用100元就將其買到手,并放置家中。一天,楊樹明忽然有了靈感,想起唐詩中的兩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于是,楊樹明經過幾個月的雕琢,將那塊廢料雕成了一個“風雪夜歸人”的完美意境:玉石中的棉化作了漫天的雪花,中間的一處棉則被雕刻成了鋪著石頭的彎曲小路,小路上行走著一個披著蓑衣的歸家之人。這件作品完整地把“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意境表達了出來。目前,這件玉雕已價值幾百萬元,并被香港一位藏家所珍藏。
從“風雪夜歸人”玉雕作品的傳奇故事來看,就完全能夠理解人們將志野燒上棕眼比喻成櫻花的聯想了。人和物其實都一樣,都會有瑕疵,這樣才更真實。但我們不能放大瑕疵,要學會利用瑕疵,將瑕疵轉換成美的部分,這才是創作的最大成功。櫻花志野燒是一件器皿,同時也是一堂美學課。如果我們在用櫻花志野燒品茗的同時,悟到了這層關系,也不枉制陶人的良苦用心了。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