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鳳凰衛視報道 褚時健的人生如過山車一般跌宕起伏。前半生的他事業一路順風順水,后半生命運卻給他開了天大的玩笑:妻子女兒被拘禁,女兒獄中自殺,自己也遭受牢獄之災,他一度傷心絕望,但走出絕望的他在75歲開始包山種橙,再創一番業績。
他是世人眼中的大牛人,卻在家人心中是冷漠的存在。“工作狂”對家庭的疏忽,是妻子馬靜芬心中的悲,也是褚時健最大的悔。
愧對家庭是褚老心中一塊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
褚時健早年與家人的合影
1958年,元江紅光農場,馬靜芬在辛苦的喂著四十多頭豬。沒人知道這位村婦形象的女人,曾經是資本主義富貴家庭的堂堂二小姐。
“我弟弟叫大少爺,我叫二小姐,什么事也不用做,吃飯要來叫我們,二小姐吃飯了,哎呀還沒玩好呢,等下等下。”——馬靜芬
因為嫁給了褚時健,馬靜芬愿意忍受一切生活的粗糙。
1958年,褚時健被宣布為“右派分子”,下放元江紅光農場改造。馬靜芬成為“右派”家屬,丟了工作,她帶著三歲的女兒一起來到了農場。身為一名右派,褚時健沒有資格和家屬同住,他卷起鋪蓋搬到了山腳的工棚,把妻子和女兒留在山上。
馬靜芬獨自一人,面對著所有的生活不易。
煤油燈下,馬靜芬抱著女兒在床上睡覺,突然一條腕口粗的花蛇垂掛在了蚊帳上。褚時健不在家,馬靜芬只得死死抱住女兒,一動不敢動。
雨天,馬靜芬要到農場食堂打飯,她要女兒留在屋子里,自己下山。女兒害怕,哭求媽媽,要一同前往,馬靜芬一個巴掌扇在了女兒臉上。這些細節點滴,都是馬靜芬生活中驚心動魄的大事,但褚時健卻似乎感受不到妻子艱難與心酸。
1955年,褚時健和馬靜芬結婚,1958年因為被劃為右派,生活背景人生履歷完全不同的兩人新婚三年就被迫分離,他們失去了太多性格磨合的機會。
“以前覺得他不來關心我,我就沒有溫暖了。你說,人什么叫溫暖,那些恩恩愛愛的夫妻也不見得怎么樣,很少很少。我就是這樣想的,他對所有人都好,就是對我不知道,我說不好也不好說他就這樣。怎么呢,只能說一句就是說,他只認得工作。”——馬靜芬
除了“只認得工作”之外,兒子褚一斌對父親的印象還多了一個標簽:束縛。
16歲,高中文理分科,褚一斌對文科感興趣,褚時健因為覺得學文科沒前途直接幫他選了理科。越長大,褚一斌覺得受父親的影響越大,他愈發想逃離。
“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因為父親而受到關注,這就是我最難受的一件事,而不是因為我自己,我做壞事人家批評我,批評我還得批評父親,我做好事人家表揚我,說法上就是這個是褚老的兒子,所以一直考慮怎么樣離開。”——褚一斌
為了遠離父親的束縛,他選擇遠渡日本留學,甚至背著父親去了南美洲。
“如果不是褚時健的兒子,我對我自己的生活方式,人會過的鮮活一些,空間會大一些,站在底線的基礎上我會夠我的上線。我是褚時健的兒子,我的陽光度更高,我的道德底線往上抬了兩個等級,而我的彈性空間就少了很多。”——褚一斌
也許唯一女兒的自殺,也是身為父親的疏忽。褚時健對于女兒的死,懊悔不已。
褚時健的律師馬軍說:“大概是95年,我接到了褚時健的一個電話,叫我趕到他的辦公室,他一見我就拉著我的雙手,哭起來了,姑娘死了,姑娘死了,死在河南,自殺了!”
褚時健一直覺得是自己害了女兒,當初女兒早就勸他退休,可他一直想著多干干,把廠子再做大點,后來他后悔說,要是早一點聽了姑娘的話早點退休,也不會害了姑娘。
馬軍回憶說,那一年的中秋節,褚時健一個人蜷縮在辦公室,蓋著一條毯子看著電視,悲涼得很。
過去幾十年,他對家庭投入的感情太少,所以年老的時光,他愿用一切去彌補。
現在的褚時健與妻子馬靜芬、兒子褚一斌的合影
2002年,離開監獄的褚時健開始在哀牢山區種橙,這時,他已經75歲。
褚時健與王石在親切交流。王石曾三次拜訪褚時健。
2003年,著名企業家王石專程來到哀牢山看望褚時健,這次拜會,在企業界和媒體圈影響甚大。
“我第一個感覺什么呢,褚老那時候75歲,但是他那種形、神的東西,精氣神的東西,一個褚老個兒很高,再一個你看褚老到現在還是這個梳頭發各方面是非常,就是從頭來講他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盡管那會兒他戴個舊草帽,穿著個圓領衫是破的,但是整個身子板,人的站的精氣神十足在那,這個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王石
王石引用巴頓將軍的名言對褚時健的精神做出注解,“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彈力。” 這成為之后十多年來國內媒體報道褚時健的主調,也是褚橙成為“勵志橙”的品牌根基。
75歲,人生已經過了絕大部分,褚時健的人生大起大落之后,他還是不愿選擇風平浪靜過一生,出獄后就回家承包荒山種橙。橙樹掛果要三年,結出高品質的果子又要三年,六年時光對一個古稀老人太長,他卻愿意冒這樣的風險,想將剩余的時光重新洗牌,再塑輝煌。
功夫不負有心人,細心的栽培與技術鉆研,讓褚橙名聲大燥,褚時健再度成為全國高知名度的風云人物。2014年,褚時健榮獲由人民網主辦的第九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特別致敬人物獎。
如今,企業家、學者、失意的年輕人,他們前赴后繼來到哀牢山,拜會褚時健。
“只要跟你談一談,我沾一沾福氣就行了。”——褚時健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
褚時健拼搏的精神,已經烙印在世人心中。
褚老面對已經經歷過的人生,一路回首,感慨頗多。
“歲月流逝,不知不覺我也是年近90 的老人。命運待我很寬厚,讓我在經歷過這個國家和民族半個世紀的跌宕起伏之后,還能看到今天翻天覆地的盛世景象。今天的年輕一代比我們要幸運很多,我們這一代人,人生中有很多妥協的地方,但今天的年輕人可以更多地做自己。我不期望別人在說起我的人生時有多少褒揚,我只希望人家說起我時,會說上一句,褚時健這個人,還是做了一些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