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毛遂自薦”這個典故知之者甚多。說的是秦國要去攻打趙國,趙國的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毛遂作為平原君的門客,看到機會來了,主動請求想跟,在談判中,平原君跟楚王談了半天也沒有結果。這時毛遂就挺身而出,憑著三寸不爛之舌,陳述利害,楚王最終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平原君于是把毛遂當成座上客,視為人才。
毛遂自薦后的第二年,卻又發生了“毛遂自刎”的故事。據記載,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燕軍派大將軍粟腹領兵大舉進犯趙國,形勢危急。無人可用之際,平原君就想起了身邊的謀士毛遂,派他去統兵迎敵。豈料,毛遂只是個能言善辯的有戰略頭腦的外交人才和謀士,而不是能統率千軍的將軍,結果在昌都一戰,趙軍就被燕軍殺得片甲不留,一敗涂地。毛遂絕望之下舉劍自刎。
“毛遂自薦”凸顯了主人翁自告奮勇,敢于推介自己、營銷自己的魄力,也體現了平原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謀略與氣度;“毛遂自刎”的悲劇告訴我們,同樣是一個人,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卻不知道自己的輕重,不知道如何取舍權衡,用人者受慣性思維影響,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種結局必然以失敗而告終。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于毛遂的人是許多的,他們在某一方面確實有著與眾不同的本領與氣質,他們不甘平平庸庸,而是創造性的去推介自己從長處,最優化的展示特點,最終通過努力贏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與空間,這種營銷模式顯然是成功的。但是,一些人在自己的初期愿望得到滿足后,自己開始內心膨脹,他們不思進取,不愿進行深層次的學習,也不愿正確分析自己的利弊,朝著每一個自己擅長的領域去奮斗,而是自我隔離,自我欣賞,由昔日的豪情萬丈,泯然眾人矣,他們的下場怎么能光鮮奪目?
作為領導評判機構,我們要從事業發展的角度出發,要從有利于人才成長的方向出發,對人才要大膽使用,同時,也要一分而二地看問題,看清楚所選用對象的優劣,盡可能因才施用,而不是憑好惡和印象,因為某個人是個通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國,這樣就會產生依附心理從崇拜狀態,其結果是適得其反,釀成悲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