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一個毽子七八七
馬蘭花開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一二三 木頭人
誰動誰就被罰做下一輪
五十十五二十二五三十
數到一百后全部藏起了身
多想童年就像木頭人被凝固成一瞬
可時光卻做迷藏一樣藏起了青春
——孫佳梵《跳皮筋》
又是一年酷暑炎日時。一頭栽進悶熱擁擠的超市里,汗珠分分鐘就順頰而下,完全感受不到空調的涼爽,燥熱的我推著購物車很嫻熟地穿梭在貨架間,速速地按清單所列撈羅必需品丟進半滿的購物車,很想快點離開這不夠涼意的超市。就在這時,忙著殺回冷凍區拿酸奶的我聽到一首很有童年氣息的民謠,“一個毽子七八七,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頓時仿佛一股溫暖又清冽的溪泉在我的身體里淌過,讓自己放慢了氣急火燎的性子。反而我還饒有興致地拿出微信搖一搖來識別這有意思的前奏,原來這首民謠叫做《跳皮筋》。看著手機屏幕中的歌詞一行行在跳動,我的思緒一涌而出,仔細聆聽每一句,好像都能看到童年那個瘦小的自己扎著兩個麻花辮,黑黝黝地不怕日曬,和小伙伴們汗流浹背地嬉戲打鬧,跳著橡皮筋,飛著紙飛機,踢著雞毛毽子,啃著糯米雪糕,玩著木頭人不許動,從頭到腳的細胞里都沁著一首夏天的歡樂頌。這一幅幅鮮明的畫面跳躍在腦海中,就好比空調的陣陣冷風盛大來襲,讓前一秒還燥熱的自己現在心里美滋滋得很,懷舊的情愫似飄帶在童年的夏天中曼妙地飛舞,一時忘了這個成人世界里立夏已久的炎熱了。
印象中孩提時候的夏天基本都是在老家度過的。那會爺爺奶奶住鄉下,一到放假我便嚷嚷著回鄉下“避暑”。那是個美麗的村莊,樹木環繞,蟬鳴蛙叫,大院人家,和睦鄰里,重要的是還有一群可以一起瘋玩嬉鬧的小伙伴。爺爺是知識分子,愛讀書寫字,我的字體筆鋒都是爺爺教的。奶奶是個不知書卻達理的典型勞作型女人,做得一桌好菜,總能妙“刀”生春般將普通家常變成豐盛佳肴。梅菜蛋湯、酸辣皮條、油潑豆腐,還有萬年不變的咸鴨蛋……,那是一種家鄉的味道,一種永遠都無法替代的鄉愁。
現在我依然能清楚地記得奶奶好幾次拿著咸鴨蛋追著淘氣的我跑,我繞著那棵茂密粗壯得三個大人展臂都合不攏的大榕樹兜圈,還扮鬼臉,而奶奶操著方言在后面追著嚷嚷著“小祖宗喂,別又摔著了,快點把咸鴨蛋吃了。”看著奶奶追不上干著急的樣子,盡管被罵瘋丫頭也依然覺得很享受這種追逐時光。那時稚嫩的我也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小執著,爺爺總對父老鄉親說他有個“十萬個為什么”的孫女。我說,“我不想吃咸鴨蛋,為什么要吃呢,為什么呢?”奶奶總是一邊用手臂挽我進她的懷抱,一邊拿著蒲扇對著我一個勁地扇風說道:“大不點不吃咸鴨蛋會瘦成小不點,你要是不吃得是什么點啊?”那會我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對爺爺教我寫字時所說的話記得滾瓜爛熟,于是立馬脫口而出:“我是四點。”奶奶眼睛咕嚕不動地盯著我,透著大寫的莫名其妙。我忙解釋道,“爺爺說“燕”是四點底的,所以我是四點。”聽后,奶奶笑得眼角褶子都合不攏,對著正在看書的爺爺說:“我們家‘十萬個為什么’挺聰明的!來,快點寫個‘燕’字給爺爺看看對沒對。”爺爺慢條斯理地放下書,從肩膀上拿下毛巾,往我出汗的小臉蛋上擦去,說,“萬物皆已長大,即為立夏。夏天是要長個子的。你看,滿架的葡萄葉順藤而上,葡萄才會慢慢長大;旺財懶洋洋地伏在葡萄架下,靜靜地喝水,它也長大了不少……所以,你這‘四點’也得乖乖吃咸鴨蛋長大,不浪費奶奶養肥的這些鴨子們……”說著,我就看見奶奶很嫻熟地拿著一個葫蘆木勺,里面放了米糠和我的剩飯,加點水拌了拌,嘴里嘟噥了好幾句,鴨子們就大搖大擺齊聚搶食了。一只母雞在雞窩板上飛下來,咯咯咯地叫,也速速地跑來覓食。奶奶徑直朝雞窩走去,拿起一枚還有溫度的土雞蛋,往身上臟兮兮的圍裙上抹了抹,然后掰了掰手指頭,小聲笑著說“七個”,把它輕輕地放在了櫥柜的大碗里。
童年的夏天里,一樣湛藍如洗的天空下葡萄滿架,一樣一口滿塘的荷花別樣紅,一樣半個西瓜抱在手心半躺在藤椅上納涼賞月數星星,一樣被下了詛咒似的每年必吃的咸鴨蛋……只是,不一樣的是,萬物皆已長大,我長大了,而爺爺奶奶變老了。
步履蹣跚的他們,提著水桶澆菜的動作變得慢悠悠,偷偷冒出的白發在晚霞映射下分外分明,陪伴著踱步從菜園里回來的身影那么熟悉又溫暖。夏日的夜晚,螢火蟲稀稀疏疏地飛,蛐蛐青蛙的叫聲此起彼伏,我們納涼的爺孫仨不再談狐說鬼,而是笑聲朗朗地說我的小時候……說那只鐵皮的綠青蛙是我吵著爺爺買的,說我抱旺財去河里洗澡,結果丟下旺財自己跟著小伙伴去捉魚,說我女漢子的夏天成長史,說我每次都要追著我吃咸鴨蛋。這些高溫背后清涼的故事就像奶奶放在我床邊的一袋梔子花,清香入肺;又像澡后的爽身痱子粉,舒服在身;還像那顆蛋黃淌著流油的咸鴨蛋,甜在心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