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囡囡,你最近有沒有買新書?拿來讓我看看。”一天父親問我。
“有啊有啊,不過好像都不適合你看。”我回父親。
“那你下次幫我購置一些人物傳記的書吧!我這邊的書都看完了,需要補充一些新鮮‘血液’了。”父親給我下了任務。
“好啊好啊!”我痛快地答應了下來。
父親喜歡看書,我的閱讀習慣就是他培養起來的。家里的藏書早已被他翻遍了,有些書甚至被翻得起毛邊了,他還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津津有味。
父親稱自己小時候并不喜歡看書。那時,物質生活十分匱乏,再加上奶奶在父親三個月大的時候就離世了,父親總是把自己折騰得跟泥猴似的,整天在外面瘋玩。當父親到了入學的年齡,爺爺立馬把他“扔進”了學校。
一開始父親還是頑皮,上課拉拉前桌女同學的辮子,下課帶男生們爬樹掏鳥窩。為此,父親沒少挨打。父親小學三年級時,學校里新來了一位王老師。在這位老師的影響下,他有了變化。
王老師喜看書,家里有很多書,其中就有非常適合學生看的小人書。黑白圖片配上一小段文字,雖比不上現在的繪本,但在那個時期還是很珍貴的。對于父親來說,雖然有個別字不認識,但是畫面表述很清楚,連蒙帶猜一本小人書很快就能翻完。父親經常在王老師家看書看到很晚,每次都會忘記吃飯的時間。父親說王老師培養了他的閱讀習慣。
父親學生時代最痛苦的事是沒多少書能看,往往一本書從頭到尾翻看好幾次,書里哪頁哪段做了什么標記都記得清清楚楚。他說那個年代閑錢不多,用于買書的錢就更少,而且書的選擇也少,買到一本喜歡的書能讓他高興好長一段時間。
后來,父親就千方百計地去借書看。他說每個人不可能都買同樣內容的書,總是你有我無,我有你無。不過同齡人之間的書也不是非常多,以至于父親的閱讀生活曾有過一段無書可借的“冰凍期”。當打聽到當時所就讀學校的校長家有很多書時,父親高興壞了,每到周末就趕往3公里之外的校長家,把上周借的書還給校長,再借下一周要看的書。父親這樣的借書生活,足足持續了兩年時間。
學生時代的大量閱讀讓父親的知識面變得寬闊起來。后來在單位工作開會的時候,他從來不寫稿子,在會議上發言常常是開口就講。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挑選書本的方式也越來越多,父親一開始是去縣城的書店里尋書,后來是直接上網去淘書。
父親不會使用電腦,以前都是我幫他在網上訂購。但從單位退休之后,他有了大把的空閑時間,已經不滿足于由我代購了,而是要我教他怎么上網、怎么下單、怎么付款。父親還花了一個多星期時間學習打字。看到他戴著老花鏡,用手指在鍵盤上一戳一戳的身影,我總是很感動。
每當沉重的包裹到家之后,父親總會欣喜地問:“是我的書到了嗎?是我的書到了嗎?”他那連聲不斷追問的樣子跟老頑童似的。
父親非常珍惜書本,每次新書到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扉頁上寫上自己的大名。他說這樣子做好標記,如果書被借走,借書人看到名字就會想到還回來。父親有很多精致的書簽,看書的時候不會折書頁,需要做標記的時候都用書簽。這樣,即便有些書翻得很舊,卻沒有一條折痕。
父親看書有個習慣,要求自己拿起一本書之后就只看一本書,在把手里的書看完看透之前,絕對不會看第二本書。我很佩服父親的毅力,因為我總覺得一些書的內容不好看,再花時間去看一是浪費時間,二是非常痛苦。父親卻不這樣認為,說看書之前要先選好書,這樣就不存在不喜歡看的問題了。父親的書桌上雖然只會放一本書,但他卻能從頭到尾看下來,淋漓盡致,痛快舒暢。
父親閱讀的時候喜歡總結歸納,當看到精彩的內容時,就習慣性地拿起筆在書本上圈圈點點,有時還會寫上幾句批注。父親還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他還有寫讀書筆記的習慣,也許字數不多,但都是他當時的想法,往往非常精辟。
父親還喜歡把書里看到的內容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他說知識學了就要用起來,紙上談兵不可取。他喜歡下廚,所以家里有很多關于廚藝的書。當看到一些簡單而又樸實的家常菜做法時,他都會動手嘗試做一做,然后給家人品嘗。每次吃到可口而又營養的家常菜,我總是對父親豎起大拇指,感嘆好學而又勤奮的父親一直以來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讀書是人生最美的事,閱讀讓父親變得更加睿智。如今,父親在他的閱讀之路上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