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前不久,我去給一個當小學老師的朋友送東西,她正帶領學生朗誦詩詞。等她的空隙里,聽著孩子們朗誦“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突然想起三年前的某個秋日,我在南京的桂花香里一路問詢,終于在夕陽微斜之前找到了隱藏在繁華市井里的烏衣巷。
這些年來,我一直對巷子有著特殊的情感,不知從何時開始,也不知源自何處。不管走到哪里,我都癡迷于找一個古老而安靜的小巷,躲在里面聽時光的聲音。
在我看來,小巷是一個城市的縮影,古巷子融合了城市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蓄積著供養城市千百年繁榮發展的力量。旅行中到訪的巷子于我而言,是來過、感受過,是不虛此行,而老家農村的巷子,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小胡同,是血脈里被滲透的泥土氣息,是回憶里被烙上的圖騰。
小時候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是木頭大門土坯墻,沒有柏油路,沒有電動車,墻上刷著白底紅字“要想富,先修路”,或是“生男生女一樣好,女兒也是傳家寶”。
我出生的那個院子在一個小巷子里,奶奶家屋后20米就是姥爺家,記事起我就在胡同里跑來跑去,跑過了人生第一個十年。就在這來來回回跑跑停停里,我看到隔壁寧寧家的老母雞孵出一窩毛茸茸的小雞,天天在園子里刨蟲子;看到下雨時大偉家的十多只鵝齊刷刷地往村頭池塘跑,有時甚至能飛起來;看到和我同歲的倩倩跟在哥哥屁股后面,拿著手電筒挨個樹上找“爬爬”,說一個能賣五分錢,十個就可以買一支上好的自動鉛筆……
在那十年的來來回回里,我無數次看到姥爺從縣城下班回來,給我帶一把糖或者一根糖葫蘆。姥爺是個木匠,在縣城的國營木器廠上班,村里人都知道他干活細致,做出的東西精致美觀。作為手藝人,姥爺精益求精,作為一家之主,他擔當起家庭的重擔,把工資都用在四個兒女上學和一家人吃飯上。盡管生活拮據,他仍然在院子里種了夾竹桃、夜來香、月季花,把屋里收拾得干干凈凈。每當我犯了錯被爸爸教訓時,我就一路大哭著跑去找姥爺,總覺得他能永遠包容我,即便犯了天大的錯,也敢在他懷里撒嬌耍賴,也能在他的掌心里感受到安全。姥爺家有三棵棗樹,其中一棵是鈴棗。棗子成熟時,我都在太陽升起之前跑過去,纏著姥爺給我摘一大把,用井水洗干凈,吃起來酸甜脆爽。我想,我現在在陽臺上種滿花花草草,大概也是受到姥爺的影響吧?不管物質富裕還是清貧,用一顆有愛的心去生活,黑白無色的年代里,夾竹桃也能盛開出一個春天。
在那十年的來來回回里,我無數次看著奶奶從地里干活回來,一只手搭在肩膀上扛著鋤頭,有時候拉著板車,車上有剛收的麥子或者棉花。夏天傍晚的時候,各家都會拎一桶冰涼的井水潑在自家門口的地上,壓住蒸騰的塵土。各家的煙囪里開始冒出炊煙,飯做好了就在門口支個小桌吃飯。飯后收拾完畢,奶奶開始喂雞、喂豬、喂羊,像是從來不知道什么是累。三十年后,光景慢慢好起來,奶奶也老了,但仍然每天在院子里忙活,種點南瓜、菠菜,她總覺得人一旦停下來就很難再有盼頭。受她的影響,我把自己的閑暇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學書法、學攝影、看書、旅行,讓生活變得充實,不依賴、不抱怨,一個人的生活也很精彩。
那些小時候的時光順著小巷一路狂奔,不小心與教室門口發呆的我撞個滿懷。于是我將它緊緊地抱在胸口,感受隨它而來的勤勞、勇敢、擔當和愛,感受著魯西北平原農村代代傳承的文化就這樣在一個家庭里傳遞力量。這些品質和情感,帶著溫暖和力量,滲透進我的血液里。那個跑過十年的小小村巷,風吹過來繁花爭奇斗艷,雨淋過來泥土芳香撲鼻,雪飄過來瑞雪兆豐年,我跑過來,村巷一直在,那些滲透進血液里的文化美德也一直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