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m Plantation To Smoker”煙畫之1。
?
“From Plantation To Smoker”煙畫之3。
?
“From Plantation To Smoker”煙畫之9。
?
“From Plantation To Smoker”煙畫之10。
?
“From Plantation To Smoker”煙畫之12。
?
“From Plantation To Smoker”煙畫之17。
?
“From Plantation To Smoker”煙畫之23。
?
“From Plantation To Smoker”煙畫之25。
中國煙草博物館收藏有一套名為“From Plantation To Smoker”(從種植園到吸煙者)的煙畫,全套共計25枚,由英國帝國煙草公司印制。每枚煙畫的正面是彩色插圖和主題文字,背面是對主題內容的具體描述。這套煙畫既有對煙葉種植園的呈現,如序號為1的“Home of Virginia Planter”(弗吉尼亞種植園區),圖案本身猶如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也有對加工廠房的呈現,如序號為24的“A Cutting Room”(切絲間)展現的是切絲廠房的一角。整套煙畫最核心的部分是對煙葉前期培育和后期收割,以及交易、運輸、烘烤加工成煙絲等環節的形象描述。
該套煙畫呈現的是上世紀初外國煙公司煙葉生產方面的一個基本流程,因此對有些環節,中國讀者會感到有些陌生。例如,序號為13的煙畫,其主題是“Tobacco sales warehouse”(煙草交易倉庫),背面的文字內容翻譯成中文是:
這張圖片展示的是可以容納2000擔煙葉的交易倉庫。煙葉交易以競買的方式進行。競賣者和他的助手以及買家分列在兩邊,交易以每小時300擔的驚人速度進行著。交易的專業術語對于一個旁觀者而言是令人費解的,但是盡管表面上看似易受干擾,但極少有差錯。市場上始終有大量的買家在交易,但是無論怎樣,種植煙葉的農民的利益總是保證的。
該煙畫呈現的煙葉交易方式與我們目前采用的交易方式有很大區別,反映出當時美國弗吉尼亞地區煙葉交易的市場化特征。
從人類開始有意識地種植煙葉以來,煙葉生產的一些環節經歷了很多變化。從序號為2的煙畫中可以看出當時采用的是苗床育苗法,而我國現在大多數采用的是漂浮式育苗法,該方式更容易規模化和專業化。序號為10的煙畫反映的是煙葉烤房,這種烤房是家庭作坊式的,面積較小。從序號為22的煙畫中可以看出,加工后的煙葉是用圓柱形大木桶盛放,而現在,煙葉在煙葉基地打葉復烤后是用紙板箱進行裝箱的。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煙草文化的歷史變遷是社會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筆者認為,這套煙畫猶如一本簡易教科書,通過25張小小的煙畫,讀者可以大致了解到煙葉從培育到加工成煙絲的一個完整過程,了解到世界其他地方在不同時期煙葉生產的基本概況。中國煙草博物館收藏的這套全英文、由外國煙草公司出品的煙畫品相良好,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