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偶見一枚國營營口卷煙廠生產的“鋼都”煙標,卷煙廠三字為繁體,很古舊的感覺,大概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生產的產品,背面由鋼筆標注著3月13日、3月15日兩天由五車間拉出的一些卷煙輔料,并蓋有滕國忠的印戳,顯然這是一張記載著卷包車間生產情況的臺賬。這枚煙標算不得很珍貴,但見到背面的文字卻感到很親切,不由得將我拉到剛入廠時的那段時光。
我是上世紀80年代末參加工作的,記得沈陽卷煙廠制絲車間代班室設在車間最里端的樓梯下,1米多寬、2米多長,里面僅能擺放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非常簡陋。每天生產結束后,代班長佟鐵生都會在那里用已停止生產的廢棄“石竹”、“多彩”煙盒背面記下當天的生產情況。微胖的佟鐵生總喜歡穿白色背心,嘴里叼著的煙支偏向一側,歪著頭,煙支那側的眼睛被煙熏得微瞇著,手里的筆寫寫停停。由于文化不高,所以佟鐵生的字跡算不得好看,偶爾還有幾個錯字,但很工整,而一張張“石竹”、“多彩”煙標也留下了“大生產”香煙的生產歲月。
利用廢棄煙盒記載歲月印跡的故事很多,在編撰《遼寧煙草志》期間參加過一個座談會,有一位老者叫馮荊育,曾隨志愿軍入朝作戰,時任一四八師宣傳科《戰斗》報編輯。據馮老回憶,他在朝鮮前線時邊作戰邊采訪,并編寫了不少戰地鼓動傳單,而這些傳單有很多都是利用廢棄煙盒做成的。馮老記憶最深的一張傳單就是寫在“大生產”煙盒背面的,內容是“后方大生產、前方打勝仗;前線打勝仗,后方大生產?!边@些傳單鼓舞了戰士的士氣,也留給馮老很多熱血沸騰的回憶。
在我小的時候,曾經玩過一種游戲,名字叫“扇煙包”,就是用廢棄的煙盒疊成三角狀,用手扇,扇煙包者翻為贏。而疊成“煙包”的廢煙盒背面多半是有字的,當時家家都很窮,就是廢煙盒也不舍得扔掉,大人們總會利用廢煙盒作紙張在背面寫文字。父親就是這樣,每次給我的廢煙盒背面都寫滿了文字,當時小,也看不出寫的什么,估計是把廢煙盒當成草紙,記載一些工作計劃之類的,而父親給我的廢煙盒也承載著我很多快樂的童年。
如今,已沒有人會在煙盒背面寫文字了,但留存下來的這些卻是無比珍貴,因為在這些煙盒背面記載的是歷史的印跡,銘刻著歲月的腳步和那些崢嶸往昔。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