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吸煙,卻癡戀煙標40年;他經濟拮據,卻收藏煙標近萬枚。他就是煙標收藏愛好者李潤。
李潤雖年不到五十,但已收藏煙標40年,發表研究文章600余篇,堪稱煙標界的骨灰級收藏者。他最早的收藏要追溯于上小學時,當時看到父親抽完煙后留下的勤儉、鉆石、墨菊、戰斗等各色主題花花綠綠的煙盒很是好看,便一一整理,細心保存下來,就此走上了煙標收藏之路。
當時只有八九歲的小李潤未曾想過這條路會一走40年,他收藏煙標的途徑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從最初收集父親抽煙剩下的煙盒開始,之后就是拾、撿,乃至向抽煙的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索要。后來又通過通信和藏友們交流煙標。進入新世紀以來,他開始通過網絡購買、交換煙標。“我不只是追求藏品的數量,更重要的是追求藏品的精珍”。經過多年積累,現在李潤收藏的精品煙標總量已經近萬枚。
在李潤不足80平方米且需供全家5口人居住的房子里,除了一本本放置精品煙標的煙標冊子外,鞋盒、抽屜、柜子里也隨處可見琳瑯滿目的各色煙標。他收藏的煙標主題種類繁多,包羅萬象,從詩詞對聯、名人手跡、生肖星座到風景名勝、民俗文化等應有盡有,儼然一部煙標版的小型百科全書。“我之所以選擇收藏煙標,主要在于煙標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歷史以及藝術價值”。李潤隨手拿起一枚自己鐘愛的內蒙古烏蘭浩特卷煙廠出品的千秋雪煙標,悠悠賞析道:“這個煙標的副版用行草體書法撰寫唐代詩圣杜甫的名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配上這枚煙標本身素凈淡雅的標面,使得它觀賞起來具有深厚的文化韻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廠在出品這枚煙標的同時,還出品過一枚標面風格同樣素凈淡雅的萬里船煙標,把這兩枚煙標放在一起欣賞,古典詩詞濃厚的文化韻味就立顯標面了。”
談及煙標收藏過程中的趣事,最讓李潤難忘的莫過于1998年的那次意外收獲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黃果樹煙草集團有關金牌黃果樹香煙條形碼有獎幸運條形碼填涂活動的說明,李潤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分類歸納出13選6所有排列規律后,一邊告知吸食金牌黃果樹香煙的周圍村民、親朋好友給他留下空盒,一邊每天騎自行車外出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搜尋撿拾煙盒,經過半個多月的時間,在得到所需數目的金牌黃果樹煙盒后,剪下其中1716個完好的條碼,每種形式填涂一份后于規定時間前打包寄到了金牌黃果樹有獎活動辦公室。就是憑借這種最笨的辦法,李潤一連中獎8期,除去個人所得稅,實際所得32000元。這次系列中獎,不僅使他得到了經濟上的富裕,還收集到許多精美少見的煙標。這次偶然的經歷更堅定了他把“玩物長智”的煙標收藏持續下去的信心。
其實,煙標收藏之于李潤主要還是一項愛好,既然是愛好,就必然需要長期投入和付出。中獎的機會不是天天有,真正喜愛的精品也往往舍不得輕易出手,長此以往想靠它發財致富幾乎也是不可能的。
生活在農村的李潤,經濟狀況并不寬裕,全家包括李潤夫婦和3個兒子在內一共5口人,全靠李潤一個人出外打工的微薄收入來維持。談及多年收藏的不易,李潤感慨道:“我之前也曾有過放棄收藏,把藏品處理變現的念頭。可是妻子總是溫語寬慰好不容易收集了那么多還是留下來的好,再說每年還有一些稿費收入,勉強可以達到收藏投入上的收支平衡”。
雖然一路走來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但是收藏讓李潤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實和精神上的滿足。“我現在已經從單純的煙標收藏轉變為對煙標文化的研究和煙標價值的發掘,煙標在我眼里是個寶藏,反映了極為深刻的文化內涵,是我國文化藝術的一角。”李潤說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