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藝術新聞編輯整理 煙畫在我國各地稱呼不一,亦名煙草畫、洋畫、“香煙牌子”等,乃近代以來用于香煙營銷的廣告畫之一,19世紀晚期由美國阿倫金特公司發明。它原名CigaretteCards(注:譯意為“香煙卡片”),是隨同香煙銷售時一起饋贈給顧客的。舊中國門戶對外打開后,西方資本主義開始在華夏大地不斷發展,商品經濟促使現代廣告運作形式在社會上逐漸得到廣泛運用。英美煙草公司、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等,為了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自己,在各自麾下相繼招徠了一些優秀畫家。他們主動迎合廣大民眾的消費心理,創作出不少煙草宣傳畫,旨在推銷商品之際供人欣賞愉悅,一睹自然、人文與社會時尚之美。煙畫尺幅大不過掌,但其中描繪的內容卻較豐富,因此與香煙招貼畫一起成為西風東漸中國之后的舶來品。
近代南京是我國東南重鎮,1927年再度成為民國首都,隨著外來人口不斷匯聚,城市消費激增,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筆者讀史賞畫時,偶然在李德生主編的《老煙畫中的風景》一書中,欣賞到一些反映故都南京風光的民國煙草宣傳畫——《南京蒲塘橋》(見圖)。此作具體尺幅及作者均不詳,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該作品是英美煙草公司進入中國后于1920年出品的又一幅水粉煙草畫。
蒲塘橋橫跨于金陵南郊溧水的蒲塘河上,全長約91.3米、寬約5.7米,為一座明代九孔石拱大橋。據晚明《萬歷溧水縣志》記載:正德三年(1508)二月,該橋于由邑民趙琪兄弟在原先的浦塘河渡口處,獨自捐款開建,先后歷時近五年艱辛努力,終于在正德七年(1512)十月建成,正德十年九月,當時縣令陳憲有感于趙家義舉,遂將此橋更名為“尚義橋”,又作《尚義橋記》銘記。圍繞該橋還流傳著一些民間故事……蒲塘橋整個建筑風格古樸大氣,橋欄、柱頭雕塑精美典雅,甚是迷人。但因滄桑變遷、兵燹動亂等緣故,蒲塘橋后來多次遭損、并又重新修葺,歷來亦是一處較為著名的人文景觀,現已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煙畫只截取了蒲塘橋橋身正面的一個局部景象,而并未展示全橋的風貌。此刻正是枯水季節,河灘上幾位游人蹀躞游賞,昔日蒲塘橋上的單檐翹角方亭,造型典雅,別具一格,依然可見。遠處坡丘平緩,林木蔥郁,藍天白云,泛映著一片朝霞,使得寧靜幽美的鄉野景致油然而生。畫家在創作中構圖比較飽滿,筆觸穩健洗練,賦色清新秀雅而且怡人,不失為一件民國水粉煙草畫之佳作。
自從西方煙畫傳入華夏大地以來,一些本土畫家在創作中勇于借鑒西洋繪畫風格,并且逐漸融入了傳統年畫、國畫的藝術觀念及表現技法,在繪畫民族化的進程中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實踐探索。他們創作的煙草宣傳畫很快就“入鄉隨俗”,因此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及環境變化,這些煙畫在風靡相當一段時間后便不再時興了,從而成為泱泱中國繪畫長河中的一段歷史記憶。從早期煙畫的色彩單調、到后來的清晰精美等,在一定程度上還印證了我國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軌跡。
煙畫與郵票、火花、錢幣等一起,如今都已成為世人賞玩于掌間的重要收藏品了。通過品賞眼前這幅蘊含著南京元素的煙草宣傳畫,人們在曾經被遺忘的大千世界中,不知又會心生出多少新的感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