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jù)《梅州日報》編輯整理 鼻煙,英語稱snuff,即將煙葉研成粉末,加上香料、藥物等輔料制成的一種煙草產品,通過鼻腔黏膜來少量吸食。它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聞吸煙氣的行為。16世紀中期,煙草種子傳入歐洲各國。至17、18世紀,吸鼻煙成為歐洲大陸貴族階層的時尚。
據(jù)載,鼻煙由傳教士利瑪竇在明萬歷9年(1581年)帶入我國。早期盛放鼻煙的容器是歐洲傳教士進獻的玻璃容器及金屬鼻煙盒。這兩種容器多為國外制作,價高物少,不宜攜帶,是舊時人多利用裝“平安散”等藥物的小瓷瓶來盛放鼻煙。隨著消費群體的擴大,中國本土鼻煙壺產生了。清初由于統(tǒng)治者自身使用鼻煙以及用于賞賜他人,需要一種專門的容器來盛放鼻煙,因此最遲在康熙時即下令由清宮造辦處設計、制作鼻煙壺。從此鼻煙壺作為一種獨立的器類出現(xiàn),為人們所珍愛。
此款料胎畫琺瑯彩三陽開泰鼻煙壺,小巧精致,壺身瑩潤,色澤明麗,“三陽開泰”,畫意吉祥,工藝精湛,富貴華美,底具“乾隆年制”四字楷書款。據(jù)藏主郭橫遠介紹,此壺之三陽開泰圖,乃摹乾隆帝《清高宗御筆開泰說并仿明宣宗開泰圖(軸)》而作;該畫作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行的《故宮書畫圖錄(十一)》介紹了這幅畫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