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大眾日報》編輯整理 工筆方寸間,無限乾坤入瓶來。魯派內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清末由京派內畫傳入博山,經幾代藝人精益求精,獨樹一幟。然而歷經百余年,這項傳統工藝卻日趨沒落,昔日晶瑩剔透的內畫壺蒙塵暗淡。
3月12日,記者采訪魯派內畫第四代傳人、中國內畫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鼻煙壺專業委員會理事曲克濤,探尋魯派內畫淵源歷史,探討博山內畫藝術發展去向。
源自“壺”的藝術
一說起內畫,人們總會想到鼻煙壺。中國內畫藝術源于鼻煙壺,內畫藝人用特制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致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是集書法、繪畫、料器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京、魯、冀、粵四大流派,而博山內畫藝術則是魯派的代表。
走進曲克濤的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鼻煙壺。鼻煙來自海外,興于明朝盛于清代,最初只是當作藥品傳入的。當時因數量少、范圍窄,皇親國戚、朝臣豪富把鼻煙視為靈丹妙藥,鼻煙成為一種特有的時尚消遣品。與之相應,盛鼻煙的器具――鼻煙壺的裝飾也隨之發展起來了,內畫鼻煙壺應運而生,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工藝。
清朝光緒年間,魯派內畫開山鼻祖畢榮九將內畫藝術從京城引入博山,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魯派內畫”。記者在曲克濤的工作臺上看到了一支獨特的毛筆,筆身極細,筆頭彎曲。曲克濤告訴記者,這支筆的發明正是內畫創作史的轉折點。
最初的內畫藝人受工具限制,只能畫一些簡單的圖案,如蟈蟈、白菜、龍、鳳以及寥寥幾筆的山水、人物等,表現力極其有限。但到1958年,魯派內畫大師薛京萬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綁制專用毛筆代替竹筆,發明了內畫毛筆。這種毛筆宜書宜畫,可工可寫,細如游絲,粗能潑墨,鉤線、點垛、皴擦、渲染,信手拈來,揮灑自如,極大地豐富了內畫的表現力。
工具的改良使內畫不再局限于鼻煙壺,又發展到內畫瓶、內畫香水瓶等,產品種類不斷增加。博山也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內畫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其內畫精品享譽于海內外,遠銷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收藏鑒賞家不惜重金搜求的珍寶。不僅如此,博山內畫還成為國家領導人贈送外國友人的貴重禮品。
由盛及衰的現實
魯派內畫文化底蘊深厚,傳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然而就是這樣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卻衰落蒙塵。
采訪過程中,曲克濤反復提及冀派內畫。這個群體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內畫派別,一年產值可達100億元,實現了高、中、低消費群體全覆蓋,形成了一套健全的銷售、收藏體系。與之相比,魯派內畫顯得有些“高處不勝寒”,雖然高端收藏市場做得不錯,但內畫藝術認可普及度遠遠不夠。曲克濤認為主要問題在于大師間缺乏凝聚力。
“大師們都憋在自家各干各的,也不交流、不切磋。”2009年,曲克濤與博山當地5位內畫大師成立了袖藝坊內畫藝術工作室,大家時不時湊在一塊兒交流一下,或者組團辦展覽。“我們特別希望能有一個統一的平臺,把魯派內畫的品牌推出去,僅靠我們幾個人的力量,實在太微薄了。”曲克濤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找不到繼承人,是曲克濤憂心的另一個問題。目前,淄博市的國家級內畫大師只有區區十幾人,魯派內畫藝人總共不到50人。“現在年輕人隨便出去打打工一個月也能賺兩三千元,但要想在內畫行業干出點名堂,沒個十年、八年的白搭,除非真的有興趣,否則根本堅持不下去。”曲克濤說。
曲克濤曾在萊蕪職業學院教授內畫工藝課程,一屆大約有四五十人,但這些學生大都不是對內畫有興趣而學習,最終從事這行的寥寥無幾。曲克濤寒了心,最終離開了學校。“我自己的孩子也不愿干這行,等我們這群老頭干不動了,誰來接班?”曲克濤皺著眉頭,為博山內畫的發展感到憂慮。
“內外兼修”方得藝術真諦
談到重振博山內畫,曲克濤覺得作為內畫藝人,應該加強藝術修養,以更高的藝術品質為內畫謀求地位。在這點上,曲克濤主張“內外兼得,外修為重”,內畫創作不能只看重壺內,更要加強壺外紙上修為。
魯派內畫以層次豐富、意蘊深厚見長,這也得益于魯派藝人的紙上好功夫。“內畫是把紙上藝術搬到壺里,必須以紙上繪畫為基礎。內畫是一項濃縮在壺內方寸間的藝術,但藝人不能把自己困在這小小的空間內,否則筆就會‘僵’掉。”曲克濤說。
曲克濤還特別強調藝人提升自身修養的必要性,他說,“畫得像”這類評價對藝術家而言似褒實貶。“僅僅‘像’,那你永遠只是個匠人,而非創作人,更非藝術家。如何擺脫‘匠氣’?必須提高藝術素養。腦子里有思想創作的東西才有靈魂。”
3月14日,記者來到人立琉璃藝術館的內畫長廊,親眼目睹了魯派內畫的精髓。在鼻煙壺展區,文向君大師的《珍禽圖》、《仕女圖》,張廣忠大師的《三陽開泰》、《十二生肖》,李克昌大師的《童子圖》……在不足兩方寸的壺壁上,繪出的人物、飛禽歷歷可數,眉目可辨。畫面精細蘊藉,從人物、山水到動物、花鳥,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個性鮮明。方寸之間,盡顯大千世界。用曲克濤的話說,“這些作品有靈魂”。
內畫藝術發展至今,畫本身的藝術價值幾乎承載了整只壺的價值,內畫藝術的發展使鼻煙壺實現了從實用器到藝術品的品位提升。“是否有靈魂”也成了鑒定內畫作品藝術價值的最重要依據,沒有靈魂的作品其收藏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