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寵經濟的盛行,與社會的發展程度關系密切。
首先,家庭少子女化、老齡化、小單元家庭、獨居青年成為社會現象,在這些群體中,情感與陪伴成為共同需求,基于此催生出對寵物的陪伴需求。
其次,萌寵具有萌動、可愛、粘人的特性,這些特性在移動互聯網、網絡紅人的帶動下被進一步放大,社會大多數人都受到了萌啟蒙。
第三,疫情催化下,居家隔離成為不確定之事。漫長的隔離生活中,寵物帶給人的精神撫慰尤其重要。
在此情況下,寵物的定位從傳統的“看家護院”轉變為“家庭成員”。再加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消費升級趨勢,由此導致對寵物投資的增多,寵物經濟興盛開來。
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中國養寵人數保持穩定增長,預計短期將突破1億人,并且68.7%的受訪者表示在未來可能會購買寵物。
在寵物逐漸從飼養到陪伴的過程中,寵物產業規模保持跨越式增長,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3942億元。其中,僅寵物食品規模一項就高達1500億元。
這份調研數據給出的養寵群體畫像中,飼養寵物的受訪者有79.3%為22到40歲的青年,有一半用戶地處華東、華南地區,有六成用戶分布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近八成養寵人月收入5000元及以上。寵物產業鏈涵蓋了交易、領養、飼養的全過程。
除了與萌寵直接相關的交易外,還有因萌寵而產生的相關經濟。比如借助萌寵打造的IP、周邊產品、萌寵視頻等。
三年前星巴克推出一款粉色貓爪雙層玻璃杯,萌動的外表加上饑餓營銷,導致此產品大受歡迎,成為年度爆品。價格也從定價的199元炒到千元以上。
去年,麥當勞也推出了限量貓窩周邊,打造出巨無霸款、麥香魚款、吉士堡三種貓窩,產品一上線就銷出十萬份。在美妝行業、汽車行業、食品行業等,萌寵也多有出現,相關爆品數不勝數。
據統計,90后、95后是萌寵類內容的主要觀看者。以抖音平臺為例:“狗”相關話題,視頻數超5000萬,播放量超過3000億;“貓”相關話題,視頻數超4500萬,播放量超過3000億。無論飛禽走獸、亦或神奇動物,只要你感興趣,社媒都能找到相關的內容。
那么,煙草品牌如何搭上“萌寵快車”呢?
一定程度上說,萌寵是人們感情上的“生活用品”,是養寵人士感情的“出口”,其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證實了這種感情的需求空間之大。
煙草兼具人們的生理需求與精神需求,與人們的情感相關聯。從這方面來說,萌寵與煙草有共通之處,可借機搭載打造相關周邊產品與營銷內容。
其實,煙草市場上早就有萌寵出沒。“嬌子”早期煙包上的大熊貓、云煙(小熊貓/小熊貓家園)煙包上的小熊貓、貴煙(生肖)煙包上的十二生肖、白沙(硬)煙包上的鶴等。
只是以上這些煙包大多都是基于傳統文化、國家文化等大層面上的“動物”,滿足的是大消費群體,具有普適性。
在消費群體不斷細分,以貓、狗、魚為主的寵物領養群體壯大之時,卷煙的煙包與內容呈現可以再度細分,滿足細分消費群體。另外,上面已經提到,萌寵的消費群體基本以年輕人為主,所以這也是煙草品牌走進年輕人的方式之一。
在萌寵跨界上,煙草品牌可從打造萌寵相關產品、相關文化、相關營銷三方面進行。
打造萌寵相關產品。煙草品牌可以打造“貓系”、“犬系”產品,設計動漫、元宇宙寵物圖片,將其放置于煙包上。
并為該寵物設計一套名字、星座、性格、成長流程,將其做成IP。還可在政策允許的基礎上,適度打造異形或logo。比如在煙包、煙支、塑封膜上添加貓耳朵、貓爪等形象。
打造萌寵文化及相關營銷。在萌寵產品的基礎上,煙草品牌可通過線上線下活動開展營銷動作。在線上,可在各大平臺開辟“云養貓”、“云養狗”直播,并不定時為核心消費者寄送相關寵物的成長圖片。
在線下,品牌可與貓咖、終端店、寵物圈層進行互動,維持良好的工零關系。比如,煙草品牌可開展系列貓寵交流活動,不定期與各大城市的養貓群體組織線下聯誼,在活動中分享養寵經驗、煙包文化、開展互動活動等。
如今,消費群體深度細分、品牌年輕化正亟需,煙草品牌跨界萌寵圈層可建立IP,走進年輕消費圈層、激活品牌活力。
萌寵是互聯網的“流量密碼”,年輕人多是制造流行語言的群體,品牌若將這兩者合理利用,或許能制造出下一個煙草市場的爆款產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