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可管可控”的監控系統
日前,福建中煙廈門煙草工業公司制絲車間梗線操作工段開始了全集控作業模式的試運行。
“一區梗線風選出口含水率的過程能力指數從0.74提高到了1.05!”全程參與改造及試運行階段的資深作業師楊金華對此興奮不已。全集控改造通過優化設備及配方參數減少了梗段烘絲料頭的人工干預,讓烘絲過程的穩定性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烘梗全過程的自動控制,即使是入口含水率存在較大波動的情況下,風選出口含水率CPK(過程能力指數)均值也能穩定高于1。楊金華與項目組成員在完成以中控為主導的崗位SOP梳理后,通過初步試運行進一步驗證了全集控模式在梗線生產運行的可執行性,基本實現了中控對所有設備的調節及生產全過程的把控。
2020年以前,廈門煙草工業公司制絲車間一直采用工段化定員定崗的傳統組織模式,如遇崗位調整,就算是某個工段的資深操作人員,在面對新工段的情況下也幾乎等同于新員工,仍然需要一定的培訓周期,既耗時也費力。
梗線生產線
“一個蘿卜一個坑”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生產組織運營水平提升的需求,這也是當前制絲車間的重要轉型目標,那制絲車間如何通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打破現在的發展瓶頸,實現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呢?
制絲人交出的是“全集控改造”的答卷。
全集控改造項目是廈門煙草工業公司“數字化轉型”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將生產現場的主要業務作業過程通過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的手段替代,最終實現由中央控制室的員工完成生產過程的主要作業內容。也就是說,制絲車間的終極目標就是“黑燈車間”,員工在中控室內就能對生產現場情況了如指掌,旨在構建一個“工藝生產智能化、設備運維數字化、單機操作無人化、數據治理體系化”的數字化生態系統。
表面看來,這似乎只是單純的技術攻關項目,但實際上,數字化轉型的成功落地卻不能僅僅依靠技術層面的突破,而更是一次從戰略、組織一直貫穿到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的管理變革。制絲車間負責人林水艇強調:“數字化轉型歸根到底是一個管理命題,它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獲是管理觀念的轉變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全集控模式下的中控調度師
那為什么技術層面的進步能夠驅動管理層面的變革呢?
首先,全集控改造后,各工段中控系統的操作邏輯大致相同,作業難度大幅降低,即使跨工段的中控人員也能很快上手,車間專職副書記王昭焜對此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學會了手動擋的車,自動擋也能輕松駕馭,免去了從0到1的培訓時間成本。”
例如,在原先的操作流程中,巡檢人員需要反復上下爬柜進行檢查,單機操作人員和中控人員需要頻繁手動調節設備參數、時刻關注各項實時數據,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及體能和精神層面的壓力讓員工無法釋放出更多精力應對其他工作,于是出現了“專人只能專崗”的現象。
中控預報警系統
全集控改造后,有了3D矩陣式高清攝像頭的硬件護航,有了后臺AI智能算法的加持,中控人員通過一鍵切換預設位,在中控室就能清晰觀察到生產現場情況。除此之外,基于Thingworx分級報警系統和無人工干預功能的技術實現,不僅提升了作業過程的穩定性,而且大大減輕了操作人員的精神壓力,使其在承擔同等工作量的同時能釋放出更多精力,客觀上實現一人多崗,突破了一人一崗的瓶頸,奠定了以實際工作量來設計崗位的管理格局,打破了此前定員定崗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制絲車間全集控改造項目預計于今年8月在所有生產線上全面鋪開試行,這是落實廈門煙草工業公司“十四五”戰略規劃的關鍵步驟。廈門煙草工業公司制絲車間以管理水平提升為核心驅動力,全集控改造為抓手,精準發力,強力支撐制造能力和治理能力協同進化,正朝著“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大步向前邁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