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太瘦,指縫太寬。彈指40年,滿懷金葉情。
回望40年來的煙葉生產歷程,歷史與現實在這里激蕩:告別貧困的生活,煙水煙路,到田到戶,水源工程,利國惠民;煙農居有屋、食有味、行有車、富有業,生活大變樣;種煙更輕松,駕上農機,手指一點,生產信息盡在“掌”握……心有所想,夢有所盼,綠野田疇翻碧波,金葉飄香醉人心。?
煙田穩、煙葉好、煙區美、煙農富,大美煙區展現出一幅欣欣向榮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煙田穩
“煙葉是行業的基礎,煙葉穩則行業穩”,煙葉生產40年發展實踐證明,煙葉作為農業產業,具鮮明的農特產品屬性,種多、種少都不行,唯有科學調控、穩定發展。
中國煙草總公司成立后,煙葉生產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發展并非一帆風順。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先后經歷1986年部分產區的“煙葉搶購戰”,1997年重點產區“盲目種植、超計劃收購”,煙葉生產形成從低谷到高峰,又從高峰到低谷的周期性波動。
此后,煙葉收購合同制的規范落實、煙葉價格政策、煙葉收購政策的及時調整到位,使煙葉生產在很長的時期內保持平穩發展。
2006年,《中國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規劃綱要(2006~2010)》制定印發,基本煙田制度確立,為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發展的路上總有波折。2012年和2013年連續兩年煙葉收購總量超過5000萬擔,煙葉庫存總量嚴重偏高成為當時煙葉生產的主要矛盾。
2014年,國家局黨組審時度勢,果斷作出煙葉“三年調控”戰略部署,決定用3年時間將全國煙葉庫存總量調整到合理水平,并明確提出“堅守一條紅線,提高三個水平,夯實兩大基礎”的要求。3年有效調控,為此后煙葉生產長期穩定發展贏得主動。
2016年以來,國家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繼續加大煙葉總量宏觀調控力度。各產區認真貫徹國家局決策部署,堅持把“控總量、守紅線”擺在煙葉工作首要位置,嚴格按訂單組織生產。
經過卷煙工商企業多年努力,至2020年,煙葉庫存高位運行局面基本扭轉。
2021年7月,全國煙葉高質量發展現場會指出,煙葉發展的主要矛盾已從“控規?!鞭D變為“穩產業”。同年12月,全國煙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明確要求“要繼續把穩固煙葉基礎作為重中之重,全力促進煙葉生產平穩發展,不斷夯實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
截至目前,已有14個主產煙區從省級層面出臺基本煙田保護制度,全國劃定基本煙田保護區3435萬畝,初步形成了煙葉與糧食、區域特色作物融合發展的聯合保護態勢,有效穩固了煙葉產業發展基本盤。
煙葉好
煙葉乃卷煙之本,沒有優質的煙葉就不可能有好的卷煙。中國煙草總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多部門分散管理,煙葉生產散亂、發展無序,煙葉質量良莠不齊。
行者唯實,順勢而為。一系列組織保障和技術推廣手段齊齊出動,打出“組合拳”:
——在國家局層面率先設立煙葉生產供應部,各省、市、縣級煙草單位相繼設立煙葉生產相應處室、科室,由上而下建立煙葉發展組織保障。
——堅持“計劃種植,主攻質量,優質適產,堅持改革,提高效益”方針;落實“良種化、規范化、區域化”措施。隨后,種子管理制度和良種繁殖體系逐步建立。
——1985年,玉溪卷煙廠把“第一車間”辦到田間,成為中國煙草行業發展史上一次標志性變革。同年,上海市煙草公司與貴州省煙草公司在貴州遵義湄潭縣聯合建立申湄煙草基地,開創“廠辦基地”的先河。
——營養土假植育苗、地膜覆蓋栽培、鉀肥施用等技術推廣到田間地頭;全國40級烤煙國家標準推行,煙葉生產收購達標晉級活動如火如荼。
——技術“引進來”,人員“派出去”。1986-1988年、1996-1997年,中國煙草總公司兩次開展中美合作,改進中國煙葉品質及生產技術的同時,為煙葉生產專業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日升月落,春去秋來。當21世紀的曙光照向大地,科技創新“加持”下的煙葉生產迎來新的發展篇章。
2000年9月,國家局明確要求,要用10年左右時間使我國煙葉質量和生產技術水平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非新無以為進,非新無以圖強。面對更高的發展要求,行業自我加壓、自我革新,以創新和智慧開啟全面提高煙草農業科技水平和煙葉生產水平的各項實踐。
——緊緊圍繞構建中式卷煙優質特色原料供給體系,著力優化煙葉生產力布局,加大優質原料基地建設,集成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動良區良種良法配套。
——實施特色優質煙葉重大專項,堅持“生態決定特色、品種彰顯特色、技術保障特色”,加強中國烤煙品質區劃。
良種興良煙。進入 21世紀后,我國烤煙生產進入了以自育品種為主體的發展時期。
——2004年,煙草育種戰略性課題啟動實施,育成了“云煙系列”“中煙系列”等一批新品種,牢牢地握住了“中式卷煙”的煙草種子;
——2010年,中國煙草基因組計劃重大專項正式啟動;
——2011年,全球第一套煙草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制完成,改變了過去“跟著別人跑”的被動局面,中國煙草分子生物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12年,煙草育種相關重大專項取得系列原始創新突破性成果,中國煙草搶占世界生物育種技術制高點;
“卷煙上水平”,原料保障必須上水平。2011年,“優化煙葉結構”成為當時主要工作任務。至2013年,優化煙葉結構工作3年邁出3大步,共處理烤煙不適用鮮煙葉約8451.12萬擔,收購上等煙比例較試行優化煙葉結構前的2010年高出13.92%。
與此同時,“第一車間”的精彩仍在延續。2013年全國煙葉工作座談會要求“努力夯實卷煙工業‘第一車間’的建設基礎”。工商企業推進煙葉精益生產,持續提高基地單元建設水平,原料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千帆一道帶風輕,奮楫逐浪天地寬。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判斷。
2017年,《全國烤煙煙葉香型風格區劃》發布,我國烤煙煙葉風格特色定位由傳統三大香型區劃為八大香型,特色優質煙葉開發有了“升級版”。
與此同時,一系列創新性實用技術研發并推廣:
——“中棵煙高油分”栽培技術,著力解決煙葉“大、深、厚”問題,生產出卷煙工業需要的“黃、亮、軟”優質煙葉;
——加大高可用性上部煙葉開發力度,創新上部煙葉一次性采烤技術體系,解決上部煙葉開片問題,提升上部煙葉可用性;
…………
2020年,國家局黨組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全力穩固煙葉基礎,走出一條“供需協調平衡、供給優質高效、產業融合發展”的煙葉高質量發展之路。
勝者成事,領勢而行。煙葉生產進入新發展階段,轉向追求供給體系更優質、供需結構更協調、資源配置更高效、生產方式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煙區美
“面朝黃土背朝天、肩挑背馱來種煙”“用水難、行路難,農村發展更困難”……這些讓人聽了心酸的順口溜曾經是煙區生產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透出人們對生產基礎薄弱、生活條件落后的無奈。
羊有跪乳恩,鴉有反哺義。2004年,黨中央提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煙草行業義不容辭,自2005年起,全國煙區開展以煙水工程、密集烤房為主的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2007年,國家局黨組印發指導意見,將發展現代煙草農業作為全行業重大歷史任務。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p>
——從2008年開始,精心組織開展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試點工作;
——2009年,“整縣、整鄉、整村”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試點快速發展;
——2010年,認真總結推廣滇東綜合示范區的做法和經驗,為大規模推進、高標準實施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2011年,在全國重點煙葉產區啟動水源工程援建工作,以中小型水庫建設為重點,著力解決部分煙區工程性缺水、季節性缺水難題,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
心系煙區煙農,一步一個腳印?,F代煙草農業建設在試點中探索、以典型引路、穩妥推廣,并從實踐中不斷提煉概念、總結經驗,從經驗中集成典型全面推廣,蹚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煙草特色的成功之路。
基礎條件變好了——路通了、水通了、電通了。機耕路修到地頭,下田不再一腳泥;水池管網到田間,種煙不再“望天收”;收購設施更完善,售煙不再排長隊。
煙農身份轉變了——職業煙農培育讓一批有經營頭腦、懂技術、會管理的煙農成功“轉型”;在合作社務工,煙農變身“產業工人”;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如雨后春筍蓬勃而出。
種煙省心了——合作社建設越來越規范,專業化服務涵蓋煙葉生產全過程。從此,育苗有人管、移栽不用愁、采收有人來、烘烤不用盯、售煙不用等。
種煙輕松了——農機具開到田間,起壟、旋耕有機械,植保、施肥有“飛機”。
煙區變綠了——良好農業生產(GAP)理念深入落地,煙田殘膜回收、“水肥一體化”技術廣泛推廣,生物秸稈再利用、有機肥生產成為新產業。土壤保育、平衡施肥、良種良法配套、綠色高效植保等技術廣泛運用到糧食作物、蔬菜、花卉以及其他經濟作物生產上,示范帶動了煙區農業產業發展水平提升。
煙村變美了——一座座新居在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進程中拔地而起,一卷卷青綠,隨著煙草行業援建水源工程鋪展開來,青山含笑、渠水歡歌、物豐人美,一派“山、水、林、路、煙”共生的美麗景象。
…………
“要把煙葉打造成農業強的典范、把煙區打造成農村美的典范、把煙農打造成農民富的典范”。這是煙草人奮斗的誓言。言猶在耳,俯首農桑,如今的煙區儼然已是一片新天地!
煙農富
“莫說關山多障礙,一枝一葉總關情?!卑l展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行業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全面深化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扎實推進生產方式現代化,積極推動煙農持續穩定增效。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行業圍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戰略部署,堅持把維護煙農利益作為政策制定的根本出發點,把帶動煙區發展作為產業發展的最終落腳點,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煙草力量。自助力脫貧攻堅以來,行業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33.94億元,幫助全國2104個縣(市、區)4018個鄉鎮的32.7萬貧困戶、112.9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農民富,天下富,煙農增收無小事。行業把拓展煙農增收渠道、培育多元增收產業作為繼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后的又一項重要任務加以推進。
做精主業穩增收。連續提高煙葉收購價格,建立健全煙葉生產災害保險機制,讓煙農種煙“后顧無憂”;穩步推進各項先進適用技術,提質增效、科學減損措施多管齊下,做實煙葉提質增效大文章,確保煙農減量不減收入。
多元發展促增收。發揮行業體制優勢,利用煙葉基礎設施和基本煙田,積極發展非煙特色產業,構建以糧為主,蔬、油、果、菌、藥全面開發的產業布局,初步形成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的多元產業發展格局。
減工增效助增收。隨著“減少一個工,增收一百元”煙農增收“動員令”的發出,煙葉產區深入開展煙葉精益生產,持續推進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經營,降低種煙勞動強度,提高種煙比較收益;加大成熟環節機械推廣應用,探索專用機械本地化應用,不斷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全國煙葉產區機耕、起壟、中耕培土等重點環節平均機械化作業率達66%,煙葉生產畝均用工持續降低。
科技助力強增收。一方面,在煙葉產區,政府、科研院所、煙草企業、煙農、合作社多方合作,使煙農增收工作科技創新“頂到天”,增收效果“落了地”。另一方面,2020年,在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的推動下,抗黑脛病“紅花大金元”等一批定向改良品種累計推廣20萬畝,每畝可節約病害防治成本80元;“云煙116”“湘煙”“貴煙”系列特色品種推廣突破70萬畝,助力煙農增收約1.2億元。
40年一瞬,情牽一生。錚錚誓言情牽民生家國,道出行業無限深情;鏗鏘行動展現干事豪情,留痕于無聲歲月。
走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憧憬一下未來的生活什么樣?
——“我理解,未來的農村應該是每個人都向往的家園,是外出打工的人員都愿意回去的故土,是城市人的度假勝地?!焙笔邿熮r這樣說。
——“我認為未來的農村會是:現代化的農村、環境優美的農村,農村的土地上樓房有序、莊園連片、耕作全部機械化,農民安居樂業,新思想、新面貌,幸福生活美連連!”山東臨沂的煙農這樣想。
——“現在的生活就是我希望的樣子!”福建三明的煙農目光堅定。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期盼,但共同的畫面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
40年彈指一揮間,不變的家國民生情。在新的時代新的征程,煙葉生產必將始終堅持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展現新作為、彰顯新擔當,走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步伐。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