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假如你來到云南澄江市龍街鎮,一眼望去,便可看到縱橫交錯的煙田旁連片的荷花正在盛開,微風拂面,陣陣清香傳來,沁人心脾。
從2018年開始,澄江市推進土地流轉,通過“煙葉+N”組合輪作,提高基本煙田和基礎設施利用率,促進多元產業融合協調發展。
這澄澈的荷塘就是澄江市探索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的一個縮影。
土地流轉“轉”出新動能
土地分散是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大難題,傳統的土地流轉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單家獨戶的流轉方式存在效率低、集中度不夠的問題。依托撫仙湖徑流區環境保護契機,澄江市以政府為主導,大面積流轉徑流區土地,調整種植結構,倡導綠色生產。
按照“先集中、后流轉、再付費”的流程,通過土地流轉把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不種煙的農戶把自己的土地流轉給政府,想種煙的農戶從政府租土地來種植,解決了“有土地的不種煙,想種煙的沒土地”的問題。
“今年我又流轉了100多畝土地來種烤煙。”從土地流轉開始,每年都在流轉土地種烤煙的張彥奎說道,“自從政府開始土地流轉后,我們能連片種植烤煙,好管理,種出來的煙葉質量也高。”
推進土地流轉的這四年里,像張彥奎這樣的種植大戶越來越多,大家都覺得連片規劃有利于產業的規模化種植,也有利于高標準農田、煙田建設項目的實施。
產業融合“融”出高效益
產業融合重在“融”。澄江市以烤煙為核心,多產業融合,集中連片打造煙葉、水稻、蓮藕等種植區域,充分利用“煙—稻”“煙—蠶豆”“煙—蓮”“煙—菊花”等多種組合進行輪作,產生了“1+1>2”的良好效應。
“這幾年我們市鼓勵種植蓮藕,我今年在規劃區內又種了三畝。”一提到蓮藕,有十多年種植經驗的曹東全最有發言權。
“種過蓮藕的田再種煙,病蟲害也可以少些呢!”作為烤煙種植輔導員的曹東全,在種植蓮藕和種植烤煙的過程中反復琢磨,“煙—蓮”和“煙—稻”屬于水旱輪作,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土層營養,改善土壤性狀,減少病蟲害、雜草的發生。
“每當種煙季結束后,就開始種蠶豆,冬閑田被利用起來了,煙農對收益也很滿意呢!”推進“烤煙+蠶豆”種植后,像張彥奎這樣的大戶每年都進行“烤煙—蠶豆—烤煙”的輪作,開啟了新的增收渠道。
多方聯動“聯”出好日子
產業綜合體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多方協調配合。
澄江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采取“煙草公司+合作社+社區+三農公司+煙農”的合作形式開展種植業務:煙草公司在烤煙種植方面提供技術指導,起到組織推動作用,合作社提供專業化服務,社區是土地流轉的主體,而煙農是種植主體,所有的協調配合都是以保障農戶的利益為出發點。
蠶豆種子的引入、蠶豆種植技術指導、開拓水稻銷售市場……借助三農公司的資源,通過多方聯動,優勢互補,攜手打通多元產業供銷渠道,穩定了產業收益,正如煙農所說:“相關部門給我們帶來了種子,為我們請來專家專門指導,還幫我們把銷路都找好了,我們只管好好種植就行。”農戶的收益隨著煙區產業綜合體的建設不斷提高,日子也越過越好。
如今,澄江市“以煙為主、產業融合、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已經形成,既實現了對環境的有效保護、對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又增加了農戶收益,帶動了煙區發展。
“烤煙+N”等于什么?澄江煙區已經給出了答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