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廈門消息
對于一個制造企業而言,其安身立命之本首在制造。
如何才能打造更好的制造力?
以柔性化生產建設產品實現能力,以批次質量管理確保產品保障能力,以知識管理發揚企業智慧——福建中煙廈門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柔性化生產:讓制造更敏捷
早在20世紀末,市場戰略專家們就提出了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敏捷制造。因為,未來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快速且持續的變化,企業關注點需要從滿足客戶需求轉向滿足客戶變化的需求。
以變應變,才能制造敏捷——這同樣是廈煙柔性化生產的題中之義。2010年年底,廈煙建立了一條被稱為“試驗線”的特別制絲線。這正是廈煙柔性化生產的一個標志性動作。
“這條線產能小,卻承擔了三大職能:工藝線路重組研究、單機工藝性能研究和原料特性研究。”廈煙制絲車間主任王道銓告訴記者,這條線實際就是一個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孵化”平臺,“試驗成功后,我們再將研究成果正式運用于‘大線’生產。”
所謂“大線”,是相對于“試驗線”而言的專門用于生產的制絲線。但同等工藝標準對不同設備的工藝參數有不同要求,為確保兩條線生產出的產品質量相當,廈煙在長期摸索中確立了二者之間的工藝函數關系。“比方說,相同的食材,要做出同樣的味道,小鍋炒菜要達到100℃,大鍋就要達到120℃。”王道銓解釋。依據這一函數,便可根據試驗結果推導出“大線”工藝參數,迅速組織生產。
柔性化生產,需要類似“試驗線”的應用性設計,更需要構建硬件平臺,提高設備加工的靈活性——從一定意義上講,設備加工的彈性和寬度越大越好。“金橋”技改線恰好是這樣一件杰出的代表作:
首創中式混合型卷煙分組、分類加工工藝;采用白肋煙單獨成絲加工模式,突破了傳統白肋煙加工處理工藝,白肋煙的精細化處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采用移動罐加香加料技術,提高加香加料精度;首次采用全箱式煙絲自動化儲存系統,引入批次總量摻配模式和點對點柔性喂絲系統……
“用更先進的工藝,花更少的時間,費更少的材料,做更好的產品”,眼下,廈煙正以此為目標,瞄準低焦油卷煙發展趨勢,相繼進行了膨脹煙絲線和制絲線的技術改造,使其生產調度更加智能、生產加工更加柔性。
批次質量管理:讓過程真正可控
當前,部分工業生產中存在一個悖論:過程控制非常精細,但結果卻相對粗糙。
以松散回潮為例。濕度是一個關鍵質量指標,與其相關的主要控制要素有熱風、水和蒸汽。實現同樣的濕度,用熱風多,速度快但易造碎;用水多,控制性強,但葉片滲透性差;用蒸汽多,水分均勻但效率低。
有沒有一種質量管理方式,能評價各項作業參數的適宜性并將其固化,最終實現產品質量的穩定?
精益生產?這是一種理念和思想,優點在于可減少成本浪費,缺點在于側重理念層面,缺乏操作上的具體指導方法。
六西格瑪管理?它突出了顧客導向,但同時受制于人員素質,解決問題周期長。
SPC(統計過程控制)?它長于數據統計,發現問題比較快,而分析和查找問題慢,從實質上講,它是對產品的結果評價。
廈煙給出的答案是“批次質量管理”——這是一種基于上述三大管理方法、取其所長又特色鮮明的管理工具。“信息系統每10秒鐘就會從生產線各點位上采集一次數據。憑借海量數據,我們明確了加工參數與質量指標之間的關系。”廈煙制絲車間副主任代寧光介紹。這一思路已延伸到廈煙的供應鏈管理——他們要求車間掌握不同供應商不同批次原輔料的特性,以應用更有針對性的制造工藝,生產出均質化水平更高的產品。
在批次質量管理體系中,每個工序段的質量指標線下,都有諸多作為因子的加工參數作支撐。系統對這些因子進行整合、評估后,各段質量發展趨勢進而明確。這樣,該體系就會對生產線上的質量問題作出“預判”,提高過程控制的水平。
更可貴的是,批次質量管理系統還能持續提升產品整體質量。“這是對木桶理論的實際運用。”代寧光解釋。系統評價單個工序段的質量滿分為100分,各個加工參數的控制水平在其中占相應比例,而且這個比例是變化的。比如滾筒烘絲環節,其最重要的因子是筒壁蒸汽壓力,原來占30%。通過技術努力,壓力控制技術趨于成熟,其所占比例也就不斷縮小,壓縮部分將被分配至物料流量、出口葉絲含水率等因子上。
在批次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廈煙以“管理更細、控點更多、精度更高、判斷更準”的技術優勢,提高了對生產線上薄弱環節的關注度,產品質量得到充分保障。因為其實用性和有效性,2011年,廈煙對該系統的研究被列入國家局重大專項。
知識管理:傳遞企業智慧
“電氣維修班的大多是‘80后’,用的是‘iPhone’,張口閉口是程序;而機械維修班的大都是‘70后’,用的是‘諾基亞’,聊的是房子和孩子。”廈煙卷包車間副主任林拓介紹,對于這樣差別較大的兩個班,按分屬專業管理當然輕松,“但做維修的人都知道,機電不分家。”
2010年年底,廈煙卷包車間機械維修班與電氣維修班之間的“墻”被打掉了。此后,兩個班落實捆綁式績效考核,在QC活動中常常聯合立項,就連打球爬山這樣的業余活動,也不分彼此。
引導員工交流與融合,不只是為了團隊建設,另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就是知識管理。所謂知識管理,就是為實現企業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固化和共享提供新途徑,其目的在于利用集體智慧提高企業應變和創新能力。
不僅如此,廈煙還搭建平臺,逐步建立和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庫”。
“單點課”,是生產車間豐富“知識庫”內容的途徑之一,一般在每天上崗前花5~10分鐘組織員工授課,由于其短平快的特點,被大家稱作知識“小零食”。
制絲線加香系統濾網易堵塞,需要操作工定時清洗。但即便是這樣一樁小事,也有其學問。“清洗完了要小心擦干,因為香精沾水易變質,還會造成再次堵塞;過濾網蓋子要呈對角線上螺絲,這樣就可以確保設備運行穩定,不影響摻配均勻性……”林玉瓊是加香系統的老師傅了,為了備好這堂課,他將實際操作步驟拍成照片,做成了圖文并茂的課件。
“單點課”的內容,多來自于師傅們在工作中的摸索和積累,在教科書上是查不到的。員工們形諸文字的體會、經驗,都放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專門作為企業內部知識積累、傳承。廈煙的員工告訴記者,以后,這將是他們企業的“百科全書”。
除了“知識庫”,廈煙人還通過“用人才培養人才”的方式,提高知識再生能力:
“技術人員外出考察,要形成考察報告,經過專業審核后,才能進入報銷環節。報告還要做成課件,和大家共享。”
“師帶徒,是一種很好的知識傳導方式——高級技術人員可以帶中級,中級技術人員可以帶初級;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授課,有興趣的都可以去聽。”
“廠里為車間維修人員建了專門實驗室,有什么新點子,可以到實驗室去探索、去交流。”
知識的積累和傳遞,是一個企業的成長記憶與成長智慧。做好知識管理,廈煙必將高舉智慧的火炬,照亮未來多變的前進之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