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摘自東方煙草報 點燃一支“黃鶴樓”,你體驗到的或許只是它與眾不同的吸味,以及它所帶來的價值認同。
然而,對于湖北中煙人來說,每一支低焦卷煙,都是用心呈獻給消費者的禮物,浸透著他們的心血,凝結著他們的智慧。
智慧,源自人才。
“黃鶴樓”品牌的背后,是老中青三代次第傳承的人才梯隊。
年逾九旬的韓煥章,湖北中煙技術中心配方高級顧問,是時下國內煙草行業從事專業研究時間最長的技術專家之一。
湯桂芝,湖北中煙卷煙工藝高級顧問,從事卷煙工藝研究70余年,在卷煙工藝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積累。
李丹,黃鶴樓科技園總工程師,湖北中煙技術中心領軍人物,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卷煙減害降焦等領域的研究。
陳義坤,湖北中煙黃鶴樓科技園首席配方師,10年來先后從事過配方維護、香精香料、降焦增香等多領域的研究。
王娜,海歸博士,黃鶴樓科技園研究員,為“黃鶴樓”品牌系列卷煙中天然香精香料的應用與改進做出了突出貢獻。
……
降焦需要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需要智力支撐。目前,湖北中煙著力打造的老中青三代次第傳承的人才培養體系,有力促進了百年企業技術積累與產品現實創新應用的有機結合。
“降焦,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團隊智慧的結晶,每一個人都是降焦的參與者,都為降焦貢獻著心血。”湖北中煙技術中心工藝裝備部部長王建新說,為進一步壯大人才團隊,湖北中煙正致力于實施“十百千萬”人才素質提升計劃:著力于提升團隊整體素質,力爭用五年時間,培育出十名以上在行業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優秀專業人才、百名以上在公司內部有重大貢獻的人才、千名以上專業化人才,將外向型合作專家隊伍擴展到萬人規模,為品牌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科技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在這場長跑中,依靠人才實力,“黃鶴樓”已然先行一步。
“黃鶴樓”品牌的背后,是機制靈活、奮發創新的科研平臺。
追古憶昔,千百年來,“千古江山第一樓”黃鶴樓內,才子云集,談詩論道,舞文弄墨,為黃鶴樓染上了靈秀氣息。
再看今朝,“黃鶴樓”科技園區,人才濟濟,勇于實踐,敢于超越,為“黃鶴樓”品牌提供了智力支撐。
黃鶴樓科技園,湖北中煙傾力打造的科技創新大本營。在這座環境優雅的科技園里,建有天然香精香料研究所、濾嘴技術研究所等20多個專業研究所,兩個行業重點實驗室以及黃鶴樓神農百草園、黃鶴樓煙葉生態園、天鵝湖香料園等三大外延園區,吸引了多個專業領域的眾多優秀人才,研究領域覆蓋“黃鶴樓”品牌研發的各個關鍵技術環節。
這是一座沒有“圍墻”的研發基地。科技園與國內外4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起技術協作關系,建立起了“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外向型創新體系;常年聯合2700多名專家學者開展技術攻關,企業內部從事科技研究的隊伍達到1000人以上,每年開展的重大科研項目達到200多項。“十一五”期間,科技園共計投入科研經費8.3億元,取得創新成果471項,成果轉化率達81%。
自2003年籌建以來,黃鶴樓科技園一直緊扣煙草育種、卷煙調香、特色工藝和減害降焦四大戰略課題,實施重大專項突破,持續推進自主創新。多年來,科技園一直致力于產品的減害降焦,通過強化原料品質,凸顯香料特色,提升產品品質;與“大院大所”展開合作,著力開展“低害舒喉”項目研究,為淡雅香品類的實踐與創新提供技術保障。
在黃鶴樓科技園里,實驗室一塵不染,碧綠的植物點綴其間,花香四溢;黃鶴樓學院、煙草博物館,小橋流水潺潺;品牌文化研究所,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屏風、字畫等,呈現出風雅之氣。萃取出790余種天然香精香料,200余種天然復合香料;研制出60余種增香保潤型、減害降焦型等功能濾嘴;開發出28種減害增香型薄片;累計申報專利逾1200項,已獲授權專利逾800項;產品焦油量低至每支6毫克、5毫克、3毫克、2毫克、1毫克,甚至0.1毫克……美麗的科技園孕育了“黃鶴樓”品牌創新的靈感,而每一個靈感以及由此產生的成果,都隨著一支支“黃鶴樓”卷煙走向了廣闊的世界。
科技和智慧的力量,使“黃鶴樓”品牌形成了區別于其他卷煙品牌的經典特色和創新亮點。創新,使得每一支“黃鶴樓”卷煙都集成著數百項科技成果、十幾項乃至幾十項高標準技術工藝。正是這些技術成果,塑造了“黃鶴樓”卷煙鮮明的個性和特色,支撐起了“黃鶴樓”品牌立足于行業和市場的“脊梁”。
低焦“黃鶴樓”,盡顯靈秀之美。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