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2013年4月,國家煙草專賣局下發緊急通知,強調要嚴格控制煙葉生產規模,堅持5000萬擔煙葉收購紅線不動搖,重點把好煙葉移栽、優化結構、煙葉收購三個關口,把控制規模落到實處。當前,各煙葉產區陸續開秤收購,有的已接近尾聲。把好嚴控規模最后一道重要關口,切實將收購計劃控制在紅線以內,各產區煙草部門重任在肩。
“今年實行專業化分級散葉收購,我還擔心收入會受影響,其實這么一搞,等級結構更好了。今年種的24畝煙葉,收益應該還不錯。你看我這煙葉,不賴吧?”8月21日下午3點多,在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石壁煙站,正等著交售煙葉的紅旗村煙農張元雄一邊整理煙葉一邊跟同村煙農嘮著嗑。三明市局(公司)嚴把收購關口,組建了800多人的專業化分級隊伍,建立并完善了“逐級管理、分層負責”的質量追溯管理機制:初檢員對進場煙葉初分質量把關,記錄反饋預檢員工作質量;質管員對專業化分級質量把關,記錄反饋分級員、初檢員工作質量;評級員對散葉收購評級把關,考核質管員工作質量。
跟三明煙區一樣,為嚴格落實控規模指標,各產區無一例外強化了監督管理職責,通過設立總檢、主檢等專職技術崗位,建立巡查、復核等全流程工作機制,堅決杜絕較差煙葉占用“計劃”資源。廣西區局(公司)成立工作組,巡回檢查煙葉收購調撥工作,監督檢查有關單位貫徹落實國家局有關要求的情況;協調處理煙葉收購、調撥工作的重大任務和問題。云南省臨滄市局(公司)責成紀檢監察部門加大對各縣(區)收購站(點)落實收購紀律情況的巡查,切實做到堅守紅線、嚴控規模。湖南郴州煙區建立政府部門分片考核、市公司駐縣駐站督查考核、縣公司巡回檢查站(點)的立體格局,著力對煙區收購加強監管。貴州省余慶縣局(分公司)對全縣4個煙站15條煙葉收購線開展不定期收購巡查,通過現場查看、訪問煙農等方式,重點巡查收購紀律執行、收購流程執行、收購合同執行、煙農交售公示等情況,確保收購等級公正、收購秩序平穩。
隨著“三不種”(零星細碎地塊不種、坡度過大地塊不種、發病率高地塊不種)的嚴格落地,2013年的重慶煙葉生產資源進一步向宜煙地區轉移,全市種煙鄉鎮減少14個,種煙村減少87個。前期的扎實工作為嚴控規模、堅守紅線打下了基礎。各縣(區)近日陸續開秤收購后,重慶市局(公司)再次重申了收購紀律,并重點加強了考核管理,突出了一把手在嚴控規模中的關鍵作用,對超計劃種植、超“紅線”收購的單位,一律取消年度評優評先資格,并追究相關領導和人員責任。
在東北煙區,收購工作考核監管力度也很大。遼寧省局(公司)早在2013年年初就制定了煙葉工作考核方案,規定針對收購量的考核分數占總分的50%,超計劃收購的單位該項考核一律不得分。8月15日,遼寧省局(公司)召開全省煙葉收購會,對嚴控規模工作進行再強調,要求加強質量巡檢,推進全程管控,從煙葉純度和等級入手,防止出現忽高忽低、前高后低現象。
應注意的是,雖然當前煙葉總量偏多,但等級結構并不理想,上等煙仍滿足不了工業企業需求,而中等煙、下等煙則供大于求。為了緩解這一矛盾,2013年國家對“紅花大金元”、“翠碧一號”等特色優質品種實行加價,從而引導煙區優化種植結構、提升煙葉品質。在云南曲靖煙區,煙草部門調配15萬畝煙田改種“紅花大金元”,深受工業企業歡迎。雖然交售量少了,但等級普遍提高后,煙農收入不減反增。江西煙區也抓住了這一機遇,致力于特色煙葉開發。其中,吉安煙區充分利用當地紫色土優勢,大力發展濃香型特色優質煙葉生產,不僅為革命老區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有效依托,還為充分滿足工業企業對特色煙葉的需求探索了路徑。
開秤收購月余,福建省龍巖市局(公司)將嚴控規模的重點聚焦在了“提質提純”上,即著力強化預檢,指導煙農“下烤去青雜”、“剔除級外煙”,在前期田間處理不適用煙葉的基礎上,確保低質煙葉不出農戶門。在“提質提純”方面,貴州省息烽縣局(分公司)注重烘烤階段技術指導和措施宣傳,給煙農算明白賬,提醒他們及時去青去雜,確保煙葉等級提升。在重點關注紅花大金元特色品種烘烤的基礎上,四川涼山煙區邀請中國農科院煙草研究所、安徽省農科院煙草研究所知名專家授課,為煙技員和煙農提供輪訓,講解烘烤工藝要點,灌輸成熟采烤理念,切實提升煙葉品質。
在大力提升煙葉品質的同時,各產區還注重提升服務質量,為嚴控規模營造良好氛圍。安徽皖南煙葉公司建立公示制度,對合同簽訂情況、約定收購量、交售等級及數量、收購均價等及時張榜公示,以強化信息公開的形式讓煙農放心交售。湖北恩施煙區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工作,按照“為民務實清廉”要求,不斷推出便民惠民舉措,提升服務水平,維護良好收購秩序。
政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嚴控規模措施的落地。廣西百色煙區在嚴控規模工作中注重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以政府名義印發《關于加強煙葉收購專賣管理工作的通告》千余份,讓煙農知曉、明了煙草行業對收購工作的安排和要求。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