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玉溪新聞網報道 紅塔集團,始于1956年的民族工業傳奇。
2013年2月底,紅塔集團召開第十八屆一次職代會暨第十五屆二次工代會。這次會議上,紅塔集團提出: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戰略任務和“5211”品牌發展目標,強思想、強品牌、強管理、強隊伍,著力加強組織保障、運營保障、管理保障、文化保障,奮力推進集團轉型發展取得新突破。
轉眼間2013年很快就走到了年末。透過一個個紅塔人飽滿的精神面貌,我們發現,“四強”發展的提出,讓紅塔人更加明晰了接下來的發展之路——這就是實現集團轉型發展的路徑,紅塔集團要用這“四強”共同支撐集團“轉方式、調結構”戰略目標的實現,推動集團持續健康發展。
對于紅塔人來說,“四強”中的“強思想”無疑是一個引領。如何以行業“兩個至上”共同價值觀為統領,樹立起集團的共同價值觀?如何通過積極有益的探索實踐堅定信心,加快轉型?這些思考,成為了每一個紅塔人前進的動力。
山高人為峰。走近紅塔人,你會發現:勇氣和活力,創新和堅守——年長的不念艱苦歲月,只道光明前景;新一代躊躇滿志,勇攀高峰;一方巾幗不讓須眉,一隊先鋒積極模范。你會發現: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立足崗位報效企業,只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企業的宏偉目標;他們灑下的汗水,將匯聚成海,折射出紅塔燦爛的未來之光。
這就是紅塔的力量。無論企業面臨怎樣的挑戰,紅塔集團永遠上下一心,紅塔人用“艱苦奮斗、服從大局、真抓實干”的共同價值觀,在中國煙草行業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
先鋒模范領軍強 榜樣的力量大
在紅塔每一支隊伍里,都高高地飄揚著一面旗幟:先鋒模范——這是一面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可以用心感受的旗幟。這些先鋒模范,都是一些平凡崗位上的普通紅塔人,他們用自己的敬業精神,抒發著報效企業的決心;他們用自己的堅守和追求,默默地影響和帶動著身邊的人一起全心全意奉獻。
紅塔集團昭通卷煙廠動力車間鍋爐調度作業長李榮就是這樣一面旗幟。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李榮于1989年進入昭通卷煙廠至今,一直在動力部門與鍋爐打交道。與鍋爐打交道是一項艱苦又具有高風險的工作,李榮說:“既然選擇了鍋爐專業,就要把責任扛在肩上,越是有風險的工作,越要有人來承擔。”在工作的20多年里,他先后從事過司爐工、儀表熱工、35噸鍋爐修理工等工作,為工廠的發展作出了許多努力和貢獻。但說到成績,他一直堅持,這是一個團隊努力的結果:“動力部門的工作不像其他工種,是整體性的工作,工作成績都是大家共同苦出來的。”
責任的擔當,團隊的合作。紅塔人在每一個基層部門默默地實踐著這樣的理念,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就像螺絲釘,也許在機器上最不起眼的地方,卻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紅塔集團楚雄卷煙廠卷包車間的趙琪就是這樣一顆重要的螺絲釘。2004年,“中華杯”首屆全國煙草行業煙機設備維修職業技能競賽在上海舉行,代表云南中煙工業公司參加PASSIM80機型維修競賽的趙琪在來自全國的“高手”中顯得很不起眼:外形并不是很英俊瀟灑;學歷是最低的一個;與PASSIM80機型親密接觸的時間最短;在參加云南中煙工業公司的選拔賽中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然而,三天的競賽結束后,趙琪被國家局授予“全國煙草技術能手”稱號,并被列入全國煙草行業高技能人才庫。“趙琪取得的成績是苦出來的!干出來的!”車間領導的稱贊解釋了趙琪成功的秘訣。趙琪工作非常用心和努力,從事車間的修理工時,趙琪就抓住一次次的學習機會,使自己的理論和維修技術得到不斷提高。后來,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PASSIM70的維修技術,并逐步成為硬包車間的技術尖子。
吃苦耐勞,勇攀高峰。紅塔人用執著的信念,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著一個個不平凡的奇跡。
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云南省第八輪職工技術技能大賽“技術狀元”、在紅塔集團內部被同事們稱為“玉煙雙雄”、紅塔集團玉溪卷煙廠卷包二車間的張良、李承華無疑也是一面催人奮進的旗幟。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勤奮學習,善于學習,視野開闊,技術創新,是張良、李承華的共性。張良做事踏實,李承華對技術精益求精,兩人鉆研技術都有一種近乎瘋狂的鉆勁兒和超人的“再學習”能力。張良自己掏錢購買了一臺價格不菲的三菱PLC(可編程控制器),差不多把家里所有家電都編程設置在了自動狀態——幾點煮飯、幾點洗衣、幾點開電視都靠這個機器控制。這種超強的學習能力使他能夠做到對高速卷包電氣設備維修游刃有余。李承華在培訓中聽過的最怦然心跳的一句話是“人機一體”。自從當了修理工,李承華簡直是到了忘我的境界,上班是包裝機、下班是包裝機,夢到最多的還是包裝機。做修理工十多年間,兩人參與了車間大大小小各種技術改造、創新工作,獲得的專利、科技進步獎狀可以放滿幾個抽屜,碩果累累。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就是每一個紅塔人“十年磨一劍”的韌勁,立足本職,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才讓紅塔集團度過了一個個市場挑戰,取得了一次次市場成功。
和紅塔集團的發展一樣,大理卷煙廠卷包車間包裝機修理工李惠峰也創造了個人發展的一次次奇跡:這個進廠時只有初中學歷的學徒工,工作26年來,用汗水創造了大理卷煙廠的諸多第一——第一個在省內煙機維修技能競賽中獲得前三名、第一批通過鑒定考試獲得煙機維修技師資格、第一個代表集團參加國家級維修技能大賽、第一個獲得全國煙草行業技術能手稱號、第一個考取煙機維修高級技師……不懂技術,他一點點問了記下來;不懂英文,他一個個單詞查了背下來。通過不懈努力,他在職取得了中專、大專、本科的函授學歷,又無私地通過言傳身教為車間帶出了數十名優秀的操作工和修理工。李惠峰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了外國專家的好評和同事們的贊揚。
務實為先,創新求遠。“山高人為峰”的企業精神已經融入了每一位紅塔人的血液中,紅塔人的每一份努力和成就,都在體現紅塔的價值觀。
紅塔集團玉溪卷煙廠卷包一車間“五一”勞模李占榮,是紅塔集團屈指可數的“一級維修師”。20年前進入集團,從此,修理成為李占榮畢生的追求和無悔的事業。李占榮以保障設備作業率和培養后備人才為己任,20年如一日辛勤勞作。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李占榮練就了高超的技能,他不僅精于為生產服務,更勤于傳播知識與技能。在工作中,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和“絕招”傳授給年輕的維修人員,更參與到集團《維修師》雜志的創辦中,擔當卷包電氣維修案例專欄的編輯工作,讓更多人分享實踐的碩果,齊心協力推動企業的發展。
在紅塔集團每一位先鋒模范身上,都能看到這樣的共性:努力、學習、創新、團結、奉獻。這樣的優秀品質,形成了一股榜樣的力量,吸引著更多的人一起努力,共同奉獻,才能創造紅塔最美好的明天。
老驥伏櫪責任重 傳承的力量大
古時曹操寫《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思是說老了的良馬雖然伏處在馬房里,仍想奔騰千里。在紅塔集團,這樣的良馬,是集團的財富,承擔著技術、思想、文化傳承的重要責任。
2010年年底,玉溪卷煙廠利用T3M系統對全廠24個部門的2300名員工進行了測評,在測評結果中發現了一個情況:一群老員工,他們是廠里“寶貴的技術財富”,踏實肯干,為企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卻因文化水平有限,還只是普通的一線維修人員。為了解決這些“老兵”的職業發展規劃問題,2011年年初,紅塔集團進行了一場特殊的聘任活動,22名員工被聘請擔任重要的工作。玉溪卷煙廠卷包二車間年近六旬的胡思雄被聘為維修作業指導師,這位有著30多年維修經驗的“老維修”找到了自己的職業發展通道。“沒想到自己快退休了又得到這樣一個發展機會,這對我是一種鞭策,作為新的起點,我一定把我多年來的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下去。”胡思雄說。
在紅塔集團,像胡思雄這樣的老員工還有很多。集團勞動模范,昭通卷煙廠的楊云就是其中之一。1965年出生的楊云,在昭通卷煙廠工作27年,從事的都是一線員工平凡而普通的工作。他對待技術問題從不服輸,可以一頓兩頓不吃飯,但一個問題解決不了、一項技術不能掌握,他絕不會停止。經過長期的理論學習和操作實踐,楊云在切絲崗位上練就了一套絕活:“看、摸、抓、聽”。刀片、砂輪的位置稍有不對,他一眼就能看出,比千分尺還精確;用手接觸生產的煙絲,就能準確判斷煙絲的水分含量,雙手成為了有血有肉的水分儀;抓一把煙絲,就知道煙絲的寬度是否達標,感覺成為了天然的影像儀;就是聽設備運行時發出的聲音,他一聽就能判斷出是否正常,耳朵成為了設備的“聽診器”。他在從事切絲機操作工的20多年里,從未出現過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