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紅遼消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紅塔遼寧公司開放包容的家園文化中,營煙人特有的一份“務實專注,熱情向上,追求卓越”的韌勁兒則是家園文化的一抹亮色。在營煙卷包車間乙班,就有一群人腳踏實地、快樂工作、樂觀向上、其樂融融,不斷積蓄正能量,在樸素無華的歲月流轉中,在點點滴滴的工作實踐中,用平凡演繹卓越,用快樂積蓄正能量。
李德賢總經理曾說,“跳出營口看營煙”,如今,重組十年后的今天,紅遼公司不折不扣貫徹行業部署,主動融合,主動整合,主動改革,主動發展,通過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條具有紅遼公司特色的發展之路,得到行業內外的認可、尊重與關注,現在,讓我們走進紅遼看營煙。
雪后初晴的營口在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中,沉穩大氣中不失精致細膩,正如營煙人爽朗豪放中不失精明聰慧。穿行在營煙賞心悅目的新廠區和現代化的生產線以及樸實親切的工人們中間,感受其樂融融的正能量家園氛圍,感覺空氣中都充滿陽光的味道,雖是冬日也溫暖。
卷包車間幾個大字就在眼前,就讓我們走進卷包車間,聊聊乙班的那些事兒。
“只有讓班組文化接‘地氣’,這樣的班組文化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乙班班長吳兆剛說,而他本人也被工人們接地氣地稱呼為“吳班頭兒”,一個典型的爽朗又不失精細的東北漢子。乙班全力打造和諧幸福的班組小家,通過幸福的小家將企業大家的愛和情播撒傳遞,讓企業大家的文化底蘊在班組中落地生根、根深蒂固、開花結果并源遠流長。因為班組小家中彌漫著濃郁的大家的文化氣息,小家中的成員不斷感受到大家的溫暖和幸福,對大家不斷產生感恩、熱愛和忠誠之情。乙班將班組文化精髓提煉濃縮為“依靠大家建小家,建好小家為大家”十四個字。乙班濃郁的“正能量”家園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讓人倍覺溫暖和振奮。
源頭活水來
乙班班組文化開展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只因源頭活水來。“創新”就是乙班班組建設的活力源泉。班內以機組為單位開展“五星”生產競賽活動,每月評選出“質量、效能、降耗、現場管理、安全明星機組”各一個,調動員工學習技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這不,在“五星”競賽中,還出了個“大明星”呢。維修工馬長智楞是把具有18年高齡的即將報廢的B1機組妙手回春,不僅沒有報廢、正常工作,反而創造了連續三天臺效最高的設備記錄,真是個奇跡。提起B1機組,車間員工都知道這臺車卷煙機老化陳舊,看產量產量低、看消耗消耗完不成、看質量質量不穩定,一直是車間的老大難。其實,馬長智早憋著“收拾”這個“老大難”呢,這不,機會來啦。在“五星”競賽中,老馬來了倔勁兒,早來晚走,成天守在機臺觀察設備運行情況,就像貓捉老鼠一樣,有點問題就研究琢磨,小到一個噴膠嘴,大到卷煙機的整個后身供料系統,嚴防死守,直到問題解決了才肯罷休。看著設備臺效的一天天提高,機組擋車工的信心也足了,心里始終憋著的一股干勁這回也找到了用武之地,卷煙司機和包裝司機配合得十分默契,相互監督相互提醒,似乎在機組的內部也搞起了小競賽。昔日落后陳舊令員工“談虎色變”的B1機組,在“老馬”和組里工人們的共同努力下,煥發出了勃勃生機,每日的設備臺效幾乎班內名列前茅。在車間開展的生產勞動競賽中(當時是開11臺套設備),乙班全員齊心協力,連續兩天創下了單班次日產量753.6箱和754.2箱的最好成績,創下了紅遼公司歷史以來單班次日產最高紀錄,充分展示了乙班的技術力量和團隊凝聚力。
另外,乙班開展的“我為發展獻計策”活動,每月“我有妙招”分析會和QC活動也是乙班的一大亮點,“減少YF17通道煙支堵塞次數”這一課題,分獲中煙優秀成果發布一等獎和省質量科技成果一等獎。
家和萬事興
家是愛的搖籃,家是員工遮風避雨的港灣!李總曾說,紅遼公司就是一個家,家里有老有少,我們大家都在一輛平穩行駛的車上,誰都不可以丟下。正是在“大家”文化的愛撫、滋養、引領、熏陶、鞭策、鼓勵下,班組小家的味道越來越濃,家庭成員其樂融融,正如李總所愿,老有所樂,少有所為,關愛共享。
帶隊伍就是帶人心。乙班分為9個小組,共92人,是營煙最大的班組,可以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家,家庭成員有年長的有年少的,有主業的有派遣的。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個三口之家都難免有磕磕碰碰的時候,乙班這個百人之家“家和萬事興”的秘訣是什么呢?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班頭兒吳兆剛最讓人佩服的就是永不服輸的鉆勁兒。從丁班調入丙班的他,一開始并不了解情況,好多員工的名字都叫不上來。面對班內90多名員工,起初他確實感到壓力重重。但是,壓力反而更加堅定他做好代班長的信心。在班上他反復觀察、調研、琢磨,班后他曾兩次到上任班長家登門拜訪、了解情況。僅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對班內每個成員的基本情況了如指掌。用吳班頭兒的話說就是:只有了解情況,才能對癥下藥,員工才愿意向自己敞開心扉,思想統一,步調一致。
讓員工家里沒有后顧之憂才能安心愉快地工作,這是乙班正能量班組文化的一個特色。班里的孫桂新大姐是一名勞務派遣保潔人員,正因為如此,班組給予了她更多的理解、尊重、關心和愛護。孫大姐今年46歲,女兒患有先天性中耳炎,常年服藥,一年下來醫藥費多達2萬元,這對于并不富裕的孫大姐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班組知道這件事后,立即組織班內員工為孫大姐捐款,乙班所有的師傅們二話不說,紛紛掏錢給孫大姐,共計捐款5000余元。其他班組和車間在乙班的影響和帶動下,也都向孫大姐伸出援助之手,加上乙班的5000元,共計捐款25,000余元。這些錢不算多,但對孫大姐來說真的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孫大姐動情的說,“怎么也想不到,煙廠會對咱臨時工都這么好,太感謝了,孩子今年的醫藥費不用愁了,我不會說別的,我只有加倍好好做好保潔工作,把兄弟姐妹們周圍打掃得更干凈,回報煙廠。”班組開展的各種活動,大家都一起分享,員工家中的大事小情,班組長第一時間前去慰問幫忙。此情此景,令工人們的工作主動性更強了,對自己的工作質量要求更高了。乙班的小小行動,不僅樹立了企業的良好形象,也讓廠外的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紅遼公司家園文化的深刻內涵。
老有所樂
時間在流逝,班內總會有人不得不從堅守30多年的工作崗位上走下來,加人到退養隊伍,這個時候,大家對自己的崗位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為了平和他們的心態,減少他們的失落感,班內對提前離崗的員工給予了特殊的關愛。經常以談心的方式來安慰他們,凡事讓他們優先。他們的種種工作表現足以表明,他們對企業大家和對班組小家發至內心深處的摯愛、珍惜與不舍,工作格外地認真和謹慎,從沒出現過半點差錯。在他們真的離開崗位那天,班內所有的成員心有靈犀似的不約而同走到一起搶著與他們握手,合影留念,班內生活委員買來瓜果梨棗特為他們開了一次歡送會,并送上了精心為他們挑選的小禮物留作紀念,“瓜籽雖薄暖人心”,小小的禮物里面,珍藏著工友之間深深的感情和深深的祝福。所以說,盡管時間在流逝,歲月在蹉跎,但很難隔斷兄弟姐妹們之間的親情,因為班組這個小家讓他們得到了親兄妹般的關愛和幫助,企業大家讓他們感受到了無比的幸福和快樂,他們與班組“小家”和企業 “大家”有著一種難以割舍的親情和深深的愛,這種難以割舍的親情和深深的愛,其實就是我們家園文化中的真情和真愛。
少有所為
近幾年,乙班陸續分配了十多名大學生,車間春晚的舞臺上有他們英俊瀟灑的舞姿、班組座談會上有他們積極踴躍的發言、轟鳴的機器旁有他們喋喋不休的虛心請教、空缺崗位有他們積極主動去替補等等。吳班頭兒一看到這些年輕人朝氣蓬勃的樣子就樂得眉開眼笑。為了讓新員工快速融入這個團隊,乙班不僅把新員工的學習和工作列為重要課題,同時把新員工的生活也作為重中之重。對于家不在本市的新員工,生活上給予特殊的關愛。幫著選合適的位置租房子,幫忙買生活用品。卷煙三組的趙東光,將自己家中的閑置房以最廉價的租金租給家不在本市的新員工杜紫娟。新員工劉晨在工作體會中寫了這一段話:“我家在沈陽,獨自一人來到營煙工作。起初來到美麗的濱城,舉目無親、失落,想家,但是,很快,孤獨感被從未有過的幸福感所代替。因為我的班組讓我快速找到家的感覺。班長吳哥,工藝員張姐,B6的孫姐,B7的馬姐……他們把我當成親兄弟來看待,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不是親姊妹勝似親姊妹”。真誠的話語道出了他真摯的感受。像劉晨這樣的新員工還有很多,不過,機臺的老師傅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兄弟甚至是自己的孩子,生活上關心、工作上指導、思想上鼓勵,令新員工們感受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溫馨。
“不壓重擔難成才,少壓重擔晚成才”,乙班抓住了這個理兒,把班組中新人培養問題作為班組管理的重要課題來抓。首先由各自的組長一對一引導,再進行理論培訓,再上升到實際操作。張志紅是班內的工藝員,為了能讓新員工更快的成長起來,她利用業余時間,編制卷煙工藝教案,為新員工進行多次工藝知識強化培訓。包裝六組組長王志強憑借自己多年的擋車、維修經驗,為新員工編制了一套簡單易行、規范合理的設備日保養程序。乙班對年輕員工的培養有方向、有目標、有要求、有考核,舉辦“拜師學藝”儀式,共結下了“8對”師徒對子,做到一對一,手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