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中煙正安基地單元
貴州中煙技術中心技術人員在樣品實物庫取樣、巡檢
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科技為原料保障“增光添彩”
從種出“一片葉”到卷成“一支煙”,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讓原料更好地為品牌服務,是卷煙工業企業重點思考的問題。
“我們著力加強技術管理,推動科技創新,讓原料品質更優,質量更加穩定,更加綠色安全,為‘貴煙’品牌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白云峰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讓煙葉更“優”
加強原料保障,要種好、用好每一片煙葉。
貴州中煙技術中心將“質量至上”理念貫穿原料供應全過程,從煙葉生產環節開始,重點抓質量控制。
技術中心專門成立了原料研究所負責原料方面的技術管理與研究工作。他們人員不多,只有10名,卻肩負重任。
“我們制定了有關原料的各項技術標準,以保證原料質量穩定,實現有效使用。”所長王玉平說。目前,原料研究所已經發布8個標準和2個規范文件,涵蓋原料工作從煙葉生產到煙葉使用全過程。
在煙葉生產方面,近年來,貴州中煙大力加強原料基地單元建設工作,目前在省內外已建設22個基地單元。貴州中煙以“貴煙”品牌發展為核心,以“六定”(定煙葉質量目標、定種植區域和規劃、定主栽品種、定技術依托單位、定生產技術方案、定運行模式)工作為重點,主導基地單元面積落實、主栽品種選定、生產技術措施制定等工作。
技術中心深度介入基地單元建設,通過研究各地生態環境差異及煙葉風格特色,制定出符合貴州中煙品牌需求的煙葉生產技術方案。
“我們根據品牌配方的需求,結合基地單元實際情況制定技術方案,并派駐人員監督方案實施,確保基地單元煙葉符合性不斷提高。”王玉平說。
在打葉復烤、原料醇化、原料使用等環節,技術中心也相應發布技術標準與規范,不斷提升原料應用水平。
這些技術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以煙葉生產技術方案為例,每年年初,原料研究所都要會同原料供應部、技術支持單位,根據上年度煙葉質量分析結果,與商業企業進行溝通,進一步完善技術方案,對品種選擇、種植布局、田間管理等各方面進行規范。
“我們每年都要對基地單元的煙葉進行質量評價,有近300個樣品需要進行評吸,從中發現煙葉種植方面的問題,改進生產技術方案。”工程師楊佳玫說。
為了準確把握原料的質量,原料研究所研究人員每年都要進行大量的評吸工作。工程師吳有祥告訴記者,一個等級的煙葉從調撥之后到進入制絲生產之前,至少要經過5次以上評吸。
“每次評吸都有不同的目的。比如在倉儲環節,庫存原料的品質每年都在發生變化。因此,我們每年都要對庫存煙葉進行評吸,及時掌握原料在醇化過程中的變化,判斷哪些煙葉符合現在品牌的需求,然后加以利用。”吳有祥說。
技術中心建立了煙葉質量數據庫,每一批次煙葉的質量情況都可以從中查找,配方人員據此選擇合適的原料加以應用。
在抓好質量的同時,貴州中煙提升原料應用水平,爭取做到“不浪費一片煙葉”。
2013年7月,貴州中煙組織召開“煙葉特殊處理技術及設備研制”項目階段評審會,這標志著從2010年啟動的上部煙葉應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當前,各卷煙工業公司基本確定了各自的原料基地單元。這就好比劃好了地盤,煙葉產量是不能無限提升的,怎樣用好產出的煙葉就顯得格外重要。”王玉平說。
過去,上部煙葉由于勁頭、刺激性、雜氣較大,在中高檔卷煙葉組配方中可用度有限。這使不少上部煙葉被貼上“無效庫存”的標簽。
為提升原料保障能力,釋放蘊含在上部煙葉中的“紅利”,貴州中煙技術中心展開科研攻關,從實驗室層面入手,確立了“水洗處理+快速烘干”的處理技術。隨后,技術中心進行了初步工業應用試驗,通過研發新式設備,實現了上部煙葉應用在技術上行得通、車間里產得出。
雖然離真正實現上部煙葉的大規模產品應用還有一定的差距,但“用好每一片煙葉”的理念已在貴州中煙扎根。
讓煙葉更“綠”
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陽光適宜,水分充裕,整個環境適合微生物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國酒茅臺使用的紅纓子高粱與“貴煙”(國酒香)品類卷煙使用的煙葉實現輪作。
為保持該原料基地單元煙葉特有的風格和高品質,技術中心制定了嚴格的生產規范,按照有機農業生產規程組織生產,全程杜絕化學添加物的污染,最大限度維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使煙葉的品質和安全性得到進一步升華。
這種煙葉有機生產方式是貴州中煙原料生產追求的目標。“2013年貴州中煙在全省采購了以有機生產方式生產的1萬擔煙葉,這在我們的原料中所占比例還很小。但我們致力于拓展有機生產方式,并將有機的理念應用到當前的煙葉生產中。”王玉平說。
圍繞實現煙葉品質更加綠色安全,技術中心目前已經在多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應用。
在基地單元里,為指導煙農使用更加安全的農藥,原料研究所要求各基地單元提供過去三年里的農藥使用明細,根據對煙葉的各項測試數據,推算出最合適的農藥品類和藥量,進而在技術方案中予以規定。
為降低煙葉中一些無機元素的含量,他們聯合行業內外的科研機構,開展了抑制無機元素轉移等研究。
煙葉存儲時間較長,為防止發生霉變、生蟲等問題,過去常常采取藥物控制的方式來處理。如今,原料研究所大力引用新技術,如采用“微生物殺蟲”技術抑制煙蟲滋生、采用“密封非降氧法”防止霉變等,有效提高了原料的安全性,使原料供應更加綠色環保。
為不斷提高原料保障科技水平,近年來技術中心與鄭州煙草研究院、浙江大學、貴州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等單位進行深度合作,借助外力開展科技研究。
“所里經常只有我一個人在辦公室,其他同志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的煙區進行試驗工作。大家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來之不易。”王玉平感慨地說。
研究員們孜孜不倦,正是貴州中煙追尋優質原料的一個縮影。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經過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如今‘貴煙’品牌發展的‘本源’——原料基礎更加堅實。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科技上下功夫,努力夯實卷煙工業‘第一車間’建設基礎,持續提升煙葉原料保障水平。”白云峰說。
明思路 強基礎 提質量
全年采購煙葉國家局質量抽檢合格率為66.6%,高于全國平均合格率2.1個百分點;
打葉加工指標檢驗批次合格率達到94.51%,模塊加工質量的穩定性和均勻性持續提升;
完成國家局18個基地單元的協議簽訂,在“貴煙”特色優質煙葉開發基地單元中期評估和“貴煙”現代煙草農業基地單元驗收中獲國家局較高評價;
……
擺在眼前的數據,是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在加強煙葉原料保障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自2005年以來,貴州中煙圍繞生產經營目標和‘貴煙’品牌發展需求,在改革中不斷深挖潛力,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明確思路,強化基礎,提高質量,讓每片煙葉‘物盡其用,用盡其效’,‘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穩定、管理精益’的煙葉原料保障體系日趨完善。”貴州中煙副總經理方靜說。
明確思路:從滿足數量需求到追求質量安全
“卷煙上水平”,原料要先行。煙葉是“卷煙上水平”的基礎,煙葉質量水平和保障能力直接關系到“卷煙上水平”的成效。9年的探索前行,貴州中煙原料保障工作經歷了一條頗不平坦的道路。
“2005年,庫存煙葉僅夠17個月使用,可以說是‘等米下鍋’,那時候主要工作就是解決庫存問題。”對于當初的情形,貴州中煙原料供應部部長劉孜記憶猶新。
為此,貴州中煙迅速行動,增量擴張,主動提高原料獲取能力,根據公司生產實際建立合理的儲備量,到2007年,原料供應能力可達25個月。
倉廩實而心安。“溫飽問題”解決后,貴州中煙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如何提高煙葉質量以適應未來生產方式轉變的問題。2008年,國家局啟動煙葉資源配置方式改革重大專項,貴州中煙迎來了一次機遇。
作為首批基地單元建設試點四家單位之一,2009年,貴州中煙在省內外共建立了5個基地單元。
“2008年以前,公司75%以上的煙葉來自省內煙區,煙葉風格比較單一,優質煙區的優質原料未被納入‘貴煙’原料供應中,這對卷煙的風格、品質產生了一定影響,制約了‘貴煙’市場的開拓和發展。”劉孜說。
經過三年基地單元建設的探索發展,到2011年,貴州中煙原料來源涵蓋了6個省的優質煙區,省內外原料供應各占50%。通過基地單元建設,優化了原料布局,提升了煙葉質量,確保了煙葉供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為“‘貴煙’上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滿足數量需求到追求質量安全,貴州中煙原料保障體系建設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風格特色是煙葉的核心競爭力,煙葉的風格特色必須以品牌需求為前提。圍繞“聚焦‘貴煙’、做實‘黃果樹’”的品牌發展戰略,貴州中煙以基地單元為依托,2012年以來,進一步鎖定“貴煙”所需原料特點,優化產區布局,調整煙葉結構,加強質量管控,在特色優質煙葉研究和生產上狠下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