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青島日報》報道 春節期間,一些街巷的店鋪又悄然掛上了“禮品回收”的牌子:高價回收各種名煙、名酒、購物卡……而在網上,由于回收渠道更為安全可靠,禮品回收也成了許多網店趨之若鶩的新興行當。“禮品回收產業”臨近年底提前“過起了大年”。有人說,禮品回收是舊物利用,人們家中閑置的奢侈品通過回收環節,重新放回流通系統,是節約資源的有益嘗試,但也有市民認為,禮品回收難監管,容易成為藏污納垢、腐敗銷贓的渠道。年年喊管,年年泛濫,禮品回收業一直都在灰色邊緣地帶冒險行進。
煙酒回收——漲價后只收高價貨
日前,筆者來到威海路附近一家店面較大的煙酒店,該店外豎著“禮品回收”的碩大招牌,店內裝潢比較考究,柜臺和兩面的墻上都陳列著各種高檔煙酒。“這里回收酒嗎?”筆者詢問店里的女主人,“當然收,不過只收高檔酒,比如茅臺、五糧液、人頭馬、皇家禮炮,你送的是什么酒呀?”女店主問道。“茅臺和五糧液都什么價格收?”記者問。“高度的還是低度的?如果是高度的話,茅臺1100元一瓶,五糧液是650元。”見筆者有點猶豫,女店主解釋說,這是按照批發價收的,這一年來白酒價格漲得厲害,如果收購價格太高的話,出手比較難。“不過如果量大的話,價格還可以再商量。”她說。
隨后筆者又詢問了中華煙的回收價,她告訴筆者,軟包的550元。筆者發現,無論煙酒,該店主只對高價貨感興趣。筆者在臺東附近又走訪了幾家回收禮品店,發現店家們都十分默契,主要的興趣點也在高價煙酒上,回收價格都相差無幾。
購物卡回收——一天能收好幾萬
購物卡近年來日益演變成了佳節送禮的一種方式,而隨著購物卡“泛濫”,將購物卡內的“電子幣”變現需求無形中增加了。筆者調查了解到,相比一般的高檔禮品回收,今年購物卡成了回收市場的一大主力。
筆者走進利群商廈附近一家雜貨鋪,該雜貨鋪店面很小,門外一塊1米多高的招牌上赫然寫著“回收購物卡”,在店內,一位年輕女士正與店主就回收的價錢問題討價還價,最后她將手中3張總面值為3000元的購物卡以9.1折的價格換給店主。而筆者也以賣卡為由與店主攀談起來。該店主告訴筆者,500元以下購物卡他們一般以面值的8.5折回收,500元以上面額的購物卡9折回收,超過5000元的可提高折扣。當筆者詢問生意如何時,店主并不避諱,他告訴筆者,這里近臨利群商廈,每天都能接待不少來送卡的客戶。“最近這幾天送卡的人特別多,有好多都是大面額的,有時候一天能收好幾萬元。”他說。“不過,回收購物卡還是個體力活,因為需要拿著顧客購物卡到商場內驗明"正身",確認完購物卡內的實際金額,才能與客人完成成交。”
隨后,筆者發現許多門臉房上都掛著回收購物卡的招牌,在一雜貨店,店主給筆者大談購物卡的生意經:500元的卡,以面值的8.5折回收,轉手9折賣給需要的人,大概能賺25元錢。“來要卡的大多是需要送禮的人,在我們這里拿貨比商廈還要便宜,客戶自然愿意。生意好時我一天就能掙一千多元錢。”
“灰色地帶”面臨監管尷尬
禮品回收本是舊物利用的一種方式,人們家中閑置的奢侈品可以通過回收環節,重新放回流通系統,是節約資源的有益嘗試,但也有市民認為,禮品回收難監管,容易成為藏污納垢、腐敗銷贓的渠道。筆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國家明令禁止個體回收煙酒。但廣義“禮品回收”行為我國到目前依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幾乎所有業者都在“灰色地帶”進行超范圍經營,筆者了解到,我市目前街頭雜貨店的禮品回收業務也基本都涉嫌無證經營。
年年喊管,年年泛濫。禮品回收業一直都在邊緣地帶冒險行進。筆者了解到,由于多數店鋪都是“暗箱操作”,為工商部門的查處帶來了一定難度,尤其是網絡上做回收生意,由于取證很難,無形中更增加了查處難度。同時,除了涉嫌超限經營,回收禮品的“市場鏈”中存在觸犯相關法規的鏈條。青島誠功律師事務所的楊連迎律師告訴筆者,按照相關法規,經營煙草制品零售業務者應持有煙草專賣零售經營許可證,不得通過其他渠道進貨銷售;而銷售酒類也必須有酒類商品零售(或批發)許可證。他表示,由于很多禮品的來歷不明,很可能是受賄所得,如果明知顧客送來的是受賄品仍收購或為其代銷,達到一定數量將構成刑法上的收購、銷售贓物罪。此外,筆者從市稅務部門了解到,大部分禮品回收店出售禮品一般不會提供正規發票,可能涉嫌偷稅。因此業內人士認為,禮品回收店看起來不起眼,但卻涉及到市場秩序、社會治安、反腐倡廉等多個重大社會問題,希望有關部門能重視這種半地下交易,積極引導其進入監管環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