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國家煙草專賣局下發通知,對卷煙盒標焦油最高限量進行再次調整。通知指出,自2013年1月1日起生產的盒標焦油量在11毫克/支以上的卷煙產品不得在境內市場銷售,自2013年1月1日起盒標焦油量在11毫克/支以上的卷煙產品不得進口。通知還強調,在卷煙產品質量監督檢查中,2013年1月1日以后生產的盒標焦油量高于11毫克/支的卷煙,將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局不斷調整卷煙盒標焦油最高限量,從2001年的17毫克/支調整到2011年的12毫克/支。國內卷煙平均焦油含量已經從1983年的27.3毫克/支下降至2010年的11.9毫克/支,27年間共降低了15.4毫克/支,下降了56%。這是中國煙草對卷煙消費者負責任的體現,也是中國煙草努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與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當然,對煙草企業而言,國家局的降焦通知,不僅僅是簡單的卷煙降焦要求,而是要以此為契機,切實做好降焦以外的工作。
繼續推進降焦研究,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
雖然關于降低焦油能否有效減少卷煙危害一直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低焦油卷煙已在國際市場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成為了消費主流,降焦也成為未來卷煙發展的趨勢之一。在歐盟,1993年卷煙平均焦油含量是13毫克/支,1998年平均焦油含量是12毫克/支,目前平均焦油含量已降到10毫克/支。在日本,卷煙的平均焦油含量已經下降到8毫克/支。與這些國家的卷煙焦油含量相比,我國煙草行業的卷煙降焦工作任重而道遠。
當前,有控煙組織和一些科研機構、醫學組織及專家學者對卷煙降焦減害持否定態度,煙草企業要重視并了解其研究內容和研究成果,但不應糾纏于減害與不減害的口舌之爭,而應更加專注于卷煙降焦工作。這是因為,降焦即使對減害確無幫助,但為了趕上甚至超過外國煙草企業的先進水平,我國的煙草相關企業仍然有責任、有必要持續推進卷煙降焦的研究與應用。據衛生部數據統計,中國目前有3億多煙民。衛生部長陳竺曾指出,減少煙草危害的最有效辦法,就是不吸煙。雖然明知吸煙有害健康,但要戒煙,對相當一部分煙民而言,仍有較大的難度。只要卷煙產品不被禁止生產,且還有煙民消費,煙草企業就有存在的價值。所以煙草企業的降焦研究,一方面是為了減害,另一方面,則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不只是行業內各企業之間的競爭,更要著眼于將來與外國煙企的競爭。技術創新是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只有不斷地進行生產革新、技術改造,才能使產品(服務)滿足客戶或消費者越來越高、越來越挑剔的要求,保持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此外,中國的煙草企業不能只盯住國內市場,還要把眼光投向國際卷煙市場,要有與國際煙草巨頭比高低、搶市場的雄心和斗志。因此,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降焦為契機,改善企業的公共關系。
公共關系不是簡單的“公關”或搞關系。對企業而言,它是協調和改善企業的內外部關系,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為企業獲取最佳的社會效益或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而做的一系列工作。公共關系的重要作用,越來越為煙草煙草企業所認識,但是,能夠做好公共關系的煙草企業不多。更多的時候,公共關系僅作為危機處理的一種手段。如去年底的“煙草院士”爭議和近期的煙草科技項目評選風波,并不見煙草相關企業或部門正面回應質疑,這是一種消極應對的表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煙草行業公共關系的無所作為。以“煙草院士”爭議為例,外界質疑的普遍觀點是認為卷煙降焦不能減害,謝劍平院士的研究項目是科學“偽命題”。面對諸多反對,煙草業不可以反駁嗎?首先,反對者站在道德高度,認為煙草研究是“殺人研究”,按此觀點,使用武器的結果,要造成人員傷亡,難道能因此而說武器裝備研制方面的專家“殺人”,“不道德”?在目前中國煙民達3億之多的情況下,對卷煙進行“減害降焦”,哪怕只有一點點貢獻,亦可視為其功大焉。其次,謝劍平院士的研究成果,雖然不能完成消除卷煙危害,但起碼對中國煙草行業的卷煙降焦有實質性作用,對煙草企業的技術創新有極大的幫助,為煙草企業應對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提供支持,為何不能當選院士?再次,一些反對者甚至站在經濟角度來否定煙草行業,其理由是我國因吸煙帶來的經濟損失已經大于財政收入,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如果煙草行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無所作為,不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當失去專賣制度的庇護后,中國卷煙市場將被拱手相讓給外國煙企,這時,中國仍然在消費相當多的卷煙,因吸煙帶來的經濟損失還在繼續,而國家的應有的財政收入卻流向了外國企業。在當今世界國與國的競爭,沒有道德之說,只有利益之爭。同樣為維護國家利益而努力,謝劍平為何不能當選院士?
綜上所述,煙草企業要以此次降焦通知為契機,重視企業的公共關系管理,改變企業的對外宣傳模式,樹立中國煙草的良好形象。公共關系不只是危機公關,它更強調注重平時的工作。以此次降焦為例,國家局可以及時地向更多的新聞媒體發布這一消息,且先不論焦油量的降低是否有效減少危害,單就這種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努力而言,也是值得肯定并宣傳的。相關的煙草企業可以在符合有關法律及規則的范圍內借助各種渠道如企業門戶網站、論壇、專業刊物等公布本企業當前產品的焦油含量情況及今后的降焦規劃、研究成果等,增進消費者或公眾對企業及產品的了解。同時,還可對外國煙企的降焦進程進行介紹,讓國人能夠更好地認識差距。煙草企業的公共關系工作起步不久,效果不盡如人意,需要煙草人的共同努力,不斷創新。一是對煙草公共關系形式的創新,二是對煙草公共關系內容的創新,三是新聞發布會及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完善。
以降焦為契機,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
前面說到,卷煙產品已經走向了低焦油的發展方向,降焦是未來卷煙的發展趨勢之一,而我國卷煙產品與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的要求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這勢必對中國卷煙打進國際市場帶來不利影響,甚至對國產卷煙今后長期立足國內市場有也一定的影響。如何將這些影響降至最低,怎樣提升中國煙草的競爭力,這是煙草人的共同責任。作為由國家控制的壟斷性行業,煙草行業內的人與事更易被公眾關注,甚至誤解。近年來行業內一些單位所出現的一些人與事,如原廣西來賓市煙草專賣局局長韓峰的“日記門”,“最牛煙草局長”陳文鑄等,就事情本身而言,與眾多大案要案相比,有一些差距,之所以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原因之一,就因為他們身處煙草行業。為此,行業內的每一位員工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端正自己的言行,切實維護行業形象,這也是煙草人的共同責任。
國家局下發降焦通知,正是出于對未來發展的長遠考慮,這是憂患意識的體現。煙草行業經過近十年來的努力,有了長足的發展,各方面實力得到明顯的提升,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目前煙草行業所取得的成績,與專賣體制的保護密不可分。盡管當前煙草企業有著不錯的業績,但是,一些弊端、問題和矛盾仍然存在。同時,與國際煙草巨頭相比,中國煙草企業仍有很大的差距,有品牌方面的差距,也有服務上的差距,還有技術上的差距、管理上的差距等等。隨著市場經濟的更加深入,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中國煙草企業受專賣體制保護的時間不會是無限長,國際煙草巨頭也不甘心長期被拒之門外。所謂居安思危,中國煙草行業如何在未來生存,怎樣發展,用什么與外國煙企抗衡,這需要煙草人牢固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我們應該向深圳華為集團學習,華為能夠在短短二十幾年時間取得巨大成就,與該企業倡導的創新意識、危機意識是分不開的。作為煙草行業的一員,只有牢固樹立憂患意識,才能激發使命感,勇于擔責,促進煙草行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