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工作中,各種各樣的會議在所難免,像工作例會、研討會、協調會等等。我們知道,平常大家忙于工作,沒有多少時間進行交流,而會議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機會,是一種很有效的溝通方式。然而,隨著會議次數的增多,大多數公司的會議往往變了樣,開會效率低下成為了當前許多企業會議的通病。
經筆者總結分析,造成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會議界定不清,承載內容過多。會議是工作中的一種常見方式,但不是一把“萬能鑰匙”,由于其時效性和局限性,會議并不適合解決所有問題。但在日常工作中,還存在著對會議的功能、要素、規律掌握不清,從而造成“會議是個筐,什么都可以裝”,對會議期望值過高,把不應該由會議承擔并解決的事項納入會議,勉強召開會議,或者不切實際地“坐而論道”,致使會議本身的臃腫,會議頻度加大,承載內容繁雜,失去了會議本身的意義,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費。
(二)會前準備不足,會議內容走馬觀花。會前沒有給予與會人員充分的準備時間,會前調查不深入,醞釀不充分,會議中討論問題、發表意見往往蜻蜓點水,走馬觀花,隨感而發。或者會議材料拖沓冗長,會議發言基本上是“每人一通”,言者不知所言,聽者不知所聽,也就更談不上會議的效率和質量。
(三)會中控制不力,容易產生“一言堂”。日常工作中,會議的形式主義仍然比較嚴重,基本上都是領導一個人在講的“一言堂”,而許多員工提的意見不會被采納或者不敢提意見,往往容易造成疲于應會的后果,長此以往,也就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員對會議失去了信心,不重視會議,會前不精心準備,以致在開會的過程中,發言不積極,會后執行會議決定不認真等后果,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議質量。
(四)會后缺乏督辦,會議效果不明顯。實際工作中,存在一種慣性思維,就是“會了事了”。既不對決議事項進行嚴肅的督辦,也不對貫徹執行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久而久之,在員工之中勢必造成“有會無會一個樣”、“會議無非是走過場”,長此以往,不僅使群眾對會議本身失去了信任和支持,也會對一個組織的領導權威和工作作風喪失必要的信心,產生不可小視的負面影響。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提高會議效率應加強落實以下幾方面措施:
(一)建立簡便易行的會議制度。制度具有穩定性、規范性和預期性,在實踐中,以“制度控制會議”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做法。具體而言,是對召開的會議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和控制,起到一個規范會議的作用。比如通過制度的形式,對會議的規模、參加人員、會議時間、發言人、發言時間長短等做一定量的限制等等。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會議形式。一般參與人數較多的會議決策,通常采取“表決式”決議,參與人數較少的會議可以通過“討論式”、“論證式”決議。一般情況下,會議的內容是既定的,不能做變動,但會議的形式是靈活的,可以做比較自由的選擇。比如:可以采取“輪流主持”的方式,由相關主要參與人主持會議,其他參與人員可以對會議事項進行必要的發問,問題主要應集中于實際情況、相關數據等方面,并要求主持人予以解答。
(三)形成務實簡潔的會議作風。一定程度上講,會風就是作風。要形成良好的會風,首先,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加強對日常工作的研究,對培訓學習、日常宣傳、工作協調等不必要通過會議解決的事項,盡量通過其他形式來解決,克服以會議的名義解決問題的傾向,切實做到為會議分流,減輕會議負擔。其次,要杜絕一切場面會、形式會或者湊會、陪會,真正使會議的動議、會議的召開、會議的執行都嚴格按照實事求是、節儉節約和簡潔高效的原則去進行,防止會議中的形式主義。再次,會議的主持者、參與者、執行者都要抱著對工作負責的態度,既重視會前的準備,又抓好會中的決策,更要做好會后的執行,確保每一次會議都收到應有的效果。
總而言之,會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所以高效的開會,以使會議的組織形式與會議內容實現最優契合,以之不斷提高會議的質量,更好地發揮會議的應有作用。只有這樣,才能還原會議本來的面目,收到應有的效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