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移動小區王海容已到崗。”
“報告,天風小區丁小琦已到崗。”
“市局(公司)57名黨員干部已全部到崗。”
3月2日清晨,陰雨綿綿,氣溫驟降,湖北省隨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機關微信群里,黨員干部隨時報告自己的位置和工作。這是隨州市局(公司)黨員干部參與社區疫情聯防聯控的一個縮影。疫情暴發以來,隨州市局(公司)全體黨員干部迅速轉換角色,筑起疫情防控安全墻。
當好防疫“守門人”
“居家隔離,減少流動,少出門不串門,請大家自查今天體溫。”每天下午3點,漢東海翼至尊小區的人工喇叭都會準時響起。這位勸導居民少出門、自己卻連續9天在值守點登記排查的年輕人,是隨州市局(公司)專賣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汪巍。
他所值守的小區9人確診、多人疑似,屬防控重點區域。因道路限行,以前步行10分鐘就能到達的小區,現在需要花上40分鐘。為防止居民外出,他每天6點出門,24點從崗位撤離,平均每天只睡4個小時。
從2月5日市里決定對全市居民體溫進行拉網式排查開始,汪巍他們便接到在一天半時間內完成小區30多棟6000多戶居民的入戶調查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工作人員平均每人每天要保證300戶居民的體溫監測,并在24點前將整理好的數據匯總交給社區錄入大數據平臺。為更好地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汪巍自備了一箱泡面。他說:“值班人員用餐需到社區領取,往返要1個小時。泡面方便,走到哪兒,熱水一泡,端著就能吃。”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小區守住,社會防控才有更扎實的基礎。”上崗的第一天,隨州市局(公司)人事科科長楊艷玲便向社區管理員匯報情況,請求領用體溫計、登記簿、消毒液等小區必需物資。
楊艷玲值守的工商所小區是管控難度最大的“三無小區”,無值班室、無門衛、無物業管理,住戶以老年人居多。門禁鑰匙、防護物資交由誰保管,怎么讓老年人理解并自覺居家,是社區管理員一直操心的事情。楊艷玲到崗后,第一時間發現了小區防控存在的問題,積極向社區反映建議,通過與社區工作人員溝通,保留了一個進出口,設立了出入登記點,使“三無”小區達到封閉式管控的標準。值守期間,她不但配合社區做好居民健康登記,還針對小區的特殊性做了具體情況摸排,誰家有返鄉人員,哪家有疑似病狀,第一時間掌握上報。
因值守點只有楊艷玲1人,她不敢離開半步。她說:“小區里面好多是租戶和老年人,居住人員混雜,居民自我管理意識薄弱。我多堅守一下、多勸導幾句,可能就多減少一分風險,多保護一個家庭。”
父子舍家齊上陣
“你還好嗎?”“我很好,家里也好。”“加油!”這是隨州市局(公司)安全管理科科長章澤和兒子章登的隔空日常喊話。
章澤是隨州市局(公司)機關一位有著近30年黨齡的老黨員,章登是隨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的一名機關工作人員。自隨州疫情形勢嚴峻伊始,兩人便先后參加了市直及隨縣組織部號召成立的社區疫情防控值守志愿隊。
早上7點,兩人都會準時達到值守地,開始一天的防控工作。
章澤所在的鹿鶴轉盤小區,由其與1名門衛負責,人手短缺,無法離崗為小區住戶采購必需品,因此小區人員進出頻繁。即使進行登記、測體溫、消毒等防控措施,章澤依然心懷擔憂,努力勸說大家不要出門、減少互相接觸,對出入小區住戶的健康情況格外留意。收到城區可按區域實行網上下單集中配送的消息,他便積極聯系小區業主委員會組織協調,成為現在大家口中的“大總管”。
章登所在的厲山鎮銳鑫名居小區,距離自己的小家有22公里。因年紀輕、腿腳快,他成為小區住戶的“跑腿小弟”。大米、蔬菜、藥品……只要是力所能及,他都能幫大家采購到。為減少人員聚集,他和隊友每天都會仔細將這些采買物資進行消毒,寫好小紙條,放置到小區門口進行無接觸配送。
這個“跑腿小弟”服務了眾多家庭,卻沒能服務好自己家。“別人家吃穿用度都有,而我回家什么都沒有。”章登的妻子自年前就在醫院隔離,原本答應接妻子出院的章登,因在鎮上值守沒能按時趕回,妻子言語中透露出委屈。
“抗擊疫情我們義不容辭,作為一名黨員,關鍵時候,我必須上。”章登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