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增長迅速,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央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出臺扶持和補貼政策,并降低合作社成立門檻,對出資額度無嚴格要求,拿幾個農民的戶口本,確定一個固定場所就可注冊。
然而,正是由于注冊容易,農民合作社數量便迅速增漲起來。部分合作社在經營過程中隨意性較大,朝成夕散屢見不鮮;一些合作社缺乏運行規范,內部管理機制形同虛設,雖有規范的章程、明確的分工和完善的機制,但大多流于形式,社內的資金使用不規范;有些合作社成立只是干部或少數農民“單方”意愿,而非民意,并無成立的實際意義,其目的無非是騙取國家的扶持政策及補貼資金。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與實用技術普及推廣的重要平臺,也是加快農村農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組織載體,如果合作社的這個功能不能凸顯出來,那么這個合作社就是“空”社,既不能成長也沒有生命力。
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抱團發展農村經濟的好舉措,但成立后更應該關注合作社如何成長。筆者建議,首先對即將新注冊的合作社進行可行性論證,對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意義及前景規劃進行分析,充分考慮農民意愿,慎防“單方”運作,甚至出現“騙補、騙扶”現象;其次,國家對合作社進行資金扶持后,相關部門應關注資金的使用情況,對其開支的合理性進行審計監督,防止挪作他用或截流;其三,要對現有的合作社進行一次梳理,淘汰一些沒有實質意義的“空”社,對“空”社建立注消機制,克制盲目成立合作社而忽視其實體運行的問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