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摘要:本文綜述了煙草農業合作社產生的歷史背景、目前現狀,分析了煙草農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煙草農業合作社的前景提出了思考以及發展對策。
關鍵詞:現代煙草農業;煙草農業合作社;發展;對策
近年來,隨著煙葉生產規?;N植、集約化經營的發展需要,煙農的組織形式出現了煙葉農場、種煙大戶、煙農互助組、煙草農業合作社等多種形式。而煙草農業合作社隨著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各地煙區。研究和發展煙草農業合作社,對現代煙草農業的煙農生產組織形式探索有著重大意義。
1.煙草農業合作社產生的歷史背景
1.1 建立農業專業合作社是國家的政策要求?!?/strong>
2007年7月1日,《農業專業合作社法》正式施行,我國農業專業合作社呈現了迅速發展的良好勢頭,至當年年底,全國工商機關共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26397戶,成員總數共計350947人。
合作社法規定,農業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和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國家保護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國家通過財政支持、稅收優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產業政策引導等措施,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國家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服務。
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指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范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
1.2 農業專業合作社是符合中國農村實際的專業合作組織
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引導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經濟組織形式。1953年12月16日中國共產黨中央發布《關于農業生產合作社決議》的時候,農業生產合作社已經發展到1.5萬多個,其中初級社1.5萬個,高級社15個。標志著中國農村在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來,經過多次調整,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為人民公社的生產隊。1979年以后,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廣大社員和基層干部對農村人民公社的體制進行了改革,把原來的生產隊又改為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業生產合作社也由于實行了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經營形式與生產組織形式上有了很大的變化。經過農村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重大調整,它已成為更適合于中國國情的一種社會主義合作經濟組織。而農業專業合作社恰恰是傳統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繼承和發揚。
農業專業合作社是繼農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取消農業稅之后,我國農村改革中又一項十分重大的體制和制度變革。家庭承包責任制對土地使用權的劃分,使農民對所承包的土地產生了戀土情節,農民把集體所有的土地作為解決生活資料的來源,把土地當作就業保障、生活福利保障和傷病養老保障等功能,許多農民即使已經從事了非農產業也不愿放棄土地占有權,寧愿粗放經營或拋荒。換句話說,承包制使許多農民不能真正離開土地,安心從事非農產業;另一方面,又使得安心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不能通過擴大生產面積取得規模效益。要發展科學化,商品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必須要走規模合作的道路。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標準化實施方面,具有對資金、技術、信息等諸多要素的集約集聚功能。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必將給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1.3 煙草農業合作社符合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需要
規?;N植是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基礎和條件。要扶持發展適度規模種煙農戶。緊緊依靠地方政府,在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前提下,根據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尊重農民意愿,積極探索土地流轉的有效方式。努力擴大連片種植規模,大力發展千畝村、萬畝鄉。以煙農為主體,積極探索煙草企業、地方政府、專業合作組織和煙農的不同聯結方式,創新煙葉生產組織模式,建立穩固的產銷關系。
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可以發揮煙草龍頭企業先導和帶動作用,引領發展現代農業。要盡快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有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而煙草企業正具備了這個特殊條件。
煙草農業合作社是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組建而成。首先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制定合作社統一生產經營章程,然后召開社員大會,選舉產生理事會、監事會人員,并依法登記、注冊,采取股份合作形式組織生產。煙草農業合作社創新了現代煙草農業 “煙草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了規模經營。
2.煙草農業合作社目前現狀
2.1 煙草農業合作社已初步體現其優越性
煙農以土地、設施、勞動力等生產資料平等入股,成立煙草農業合作社,發揮內部人員的技術及管理特長,實行專業分工、統一管理,股權人共同履行經營義務、承擔種植風險,以降低煙農個體的種植風險、增加種植效益。一是穩定了煙葉種植面積,有利于產銷合同的推行。二是整合了土地,便于實行機械化耕作,提高勞動效率。三是有利于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推行專業化管理。四是煙葉均一性好,解決了各家各戶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五是為創新煙葉生產組織管理形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2.2 煙草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多類型并存
我國部分省份和地區發展煙草農業合作社的數量規模不斷擴大,煙草農業合作社的覆蓋面擴大,呈現了逐步加快發展的態勢。由于合作社是農民自己的企業,它與農業生產者之間有著與生俱來的共生關系,它的發展不但不會侵害農民利益,而且有效擴大了農業經營的盈利空間,因此在競爭中得到農業生產者的廣泛支持,從而勝出獨立工商企業,得以發展壯大。
按照合作社的形成背景劃分,大體有三類:一是由煙農自發組織起來的;二是由政府及鄉村干部發起建立的;三是由煙草部門發起建立的。按照合作社的目標功能不同,分為煙草生產合作社、煙草農機合作社,以及植保、分級等規模稍小的合作組織。
2.3 煙草農業合作社的內部治理結構各具特色
目前大部分煙草農業合作社都允許會員在符合協會規定的條件下自愿加入,大部分允許會員自由退出,也有的少部分對此沒有規定。注冊不統一,絕大部分已經登記注冊,也有一部分沒有登記注冊。合作社的財務狀況一般對會員公開,也有少部分不公開。只有很少一部分合作社有外部審計,大部分沒有。社長的產生大部分是集體選舉,有少部分是沿用原來村、社長。有的集體預留資金作維修基礎設施和發展經費,有的不預留全部發給社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