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息烽消息
一幢幢靚麗別致的鄉村民居,一條條四通八達的柏油馬路,一件件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譜出了一曲奮斗、開放、文明、和諧的鄉村致富交響曲。
借“十二五”規劃之契機,沐建設生態文明縣之東風,貴州省息烽縣石硐鄉紅星村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該鄉“十二五”規劃,縱深推進生態文明鄉建設,努力提升著全村群眾幸福指數。長久以來,烤煙一直是本村的支柱產業,是全村群眾增收致富的助推劑。2011年5月14日上午,該村煙草農業種植農業合作社的成立,必將帶動全村農業發展,經濟增長,成為引領全鄉人民建設幸福美好家園,實現小康社會的“北極星”。
一、腰鼓隊,敲出種煙新喜悅
一到紅星村,還沒有進村,遠處傳來的是歡快的鑼鼓聲,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別樣的感覺,踏著布點,走在路上,路邊的農田盡是種植的烤煙育苗,一排排,一行行,整整齊齊,仿佛預示著來年的大豐收。繼續前行,腰鼓隊的身影印入眼簾,紅紅的服裝,點燃了老百姓紅紅火火的生活;歡快的鑼鼓,敲出了鄉親們種煙致富的滿足感。多年來,該村在堅持走種煙致富的道路的同時,強抓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為方向,以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培育新型農民為重點,以文明村鎮、十星級文明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以“常規工作上水平,重點工作上臺階,創新工作出成績”的工作思路,不斷夯實精神文明建設基礎,創新工作思路,拓展創建內容,改進工作方法,保證了群眾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深化,文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給全村精神物質生活注入了勃勃生機,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源源動力,推動了全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全村上下呈現出一派祥和文明、和諧繁榮的景象。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影響經濟基礎。鄉親們的生活紅火了,社會風氣正了,大家生產積極性自然而然高了起來,全村大部分村民都開始種植烤煙,并且規模逐漸擴大,大家都努力追求著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
二、抓落實,踏出行動新步伐
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初,該村積極派人參與鄉政府組織的到畢節地區黔西縣、遵義市余慶縣以及貴陽市開陽縣馬場鎮等參觀學習烤煙合作社的運行以及發展等相關經驗,通過學習,提升發展烤煙合作社的能力和提高發展烤煙農業產業的技術水平。2011年,石硐鄉種植烤煙共計7000畝。單單該村半坡組就種植了600余畝,成為該鄉烤煙種植大組。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指導下,運作之久的現代煙草農業種植合作社于4月14日召開會議正式成立。該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轉集中經營,專業隊伍落實措施,服務成員,入股分紅”的方式,暫時性流轉土地500畝,入股社員24戶,建有育苗大棚1個,烤房群50間,1個育苗服務隊,1個移栽施肥服務隊,1個烤煙植保服務隊,1個煙葉烘烤服務隊,這將改變傳統煙葉種植模式,減少勞動用工和生產強度,實現合作社成員增收致富。“合作社采取自愿入股的方式組建,為了方便種植烤煙,31戶人家除了沒有加入合作社的幾戶以外,其余的都把家搬到了離種植烤煙耕地不遠的公路旁”。合作社理事長曾凡榮向筆者說道。“大家以土地、農機評股作價,年終按入股比例分紅,以往種煙每畝用25個工,而如今合作社的成立使得每畝用工18個左右,真正實現了減工降本”村支書曾濤開心地說道。
三、滿旌旗,指引奔富新方向
從合作社到烤煙種植基地短短的十幾分鐘的路兩旁插滿了彩旗,順勢看去,仿佛依稀記載著該村放棄傳統農業改為大面積種植烤煙的產業結構調整歷程。15年前,紅星村村民金開國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種植烤煙這個行業,一心想幫助村里脫貧致富的他毅然放棄了在外打工的念頭,帶著經驗,帶著技術回到了村里。但是剛回來的他有點傻眼了,“全村經濟總量偏低,基礎較弱,經濟競爭能力不強,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產業經濟較為粗放,產業層次相對偏低,受地理條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集體經濟發展基礎比較薄弱,經濟發展硬環境仍相對滯后”。這是成為他心頭的一塊心病。于是閑不住的他拉起村里的部分人天天跑縣、市里,拉資金,拉贊助,拉技術支持,在他們的努力下,縣煙辦、縣煙草公司、縣農業局、縣工商聯、縣民政局、石硐鄉黨委政府等部門,先后給他們送來了10000余元幫付款,并且帶來了烤煙種植方面的技術支持,解決了金開國等人的心病。
至此,紅星村的烤煙種植逐漸走上了正軌,村民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現在的紅星村烤煙種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現代煙草農業為牽引,積極運用烤煙生產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管理方法,不斷創新農業生產組織方式;推進了煙葉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在加快粗放煙葉種植向集約煙葉種植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同時,以煙草部門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推進合作社煙葉現代化、標準化生產進程,為推動全村乃至全鄉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貢獻。
四、抓培訓,強化技術上臺階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為保證烤煙種植技術跟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該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烤煙培訓工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進行培訓。先后組織了負責烤煙種植和生產的相關領導時常深入到田間和村民進行交流,了解烤煙種植、生產等情況,不斷對烤煙的發展獻計獻策。同時該鄉組織協調煙草公司、煙葉站對種植烤煙的村民進行了培訓,組織了廣大煙農參加培訓會,學習云南等地先進的烤煙種植技術,拓寬發展思路,確保實現烤煙種植7000畝,產量1.4萬擔的目標任務。
談及今后的發展方向,該鄉黨委書記袁昌鴻信心滿懷的說到:“烤煙合作社全部籌建完畢后,全鄉要結合科學技術以及現代遠程農業教育,扎實開展好烤煙種植培訓和宣傳工作,強化科普意識,讓村民在科學技術的指導教育下提高烤煙種植的科技含量,提升烤煙的生產質量,促使種植烤煙的村民經濟收入上臺階。
五、暢感想,勾畫農村新篇章
再被問及現在的生活,紅星村人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在鄉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引導下,該村走出了一條烤煙種植致富之路。今后在把烤煙產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將尋求新途徑,千方百計增加村民經濟收入,譜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氣象。一是經過對土壤的查看、分析,通過對土地進行合理利用,附帶種植大蒜、蘿卜等農作物。二是烤煙合作社成立后,將以一個或者幾個村種植的烤煙為示范點、示范區,帶動全鄉種煙村烤煙種植的發展以及農業的發展,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型,加快農業發展速度,推動群眾幸福生活建設進程。三是與村中成立的運輸協會相結合,努力建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模式,以此降低成本,爭取在縣煙草公司的支持下贏得與黃果樹集團的合作信譽。四是組建農村婦女互助組,引領農村婦女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促進煙草農業種植合作社發展。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多年來,該鄉黨委、政府一直最大限度的支持烤煙種植和生產,狠抓工作落實力度,力求村民對鄉黨委、政府的服務感到滿意,對烤煙合作社感到滿意。只有在改善服務、完善民生上下功夫,才會進一步提高煙農種植烤煙的積極性、才會進一步擴大種植烤煙的規模和面積,從而為該鄉建成高峰村—何家洞村一線的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區打下堅實基礎,使得紅星現代煙草農業種植合作社成為引領全鄉致富奔小康的“北極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