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搜狐報道??? 冬日的彝鄉,彝歷新年的氛圍依然濃厚。17日,記者一行前往四川省西昌市蕎地鄉過彝族年。
下了高速公路,汽車便駛向了遠處的大山方向,公路漸漸顛簸起來,人煙也漸稀,然而在這看似越走越偏遠的地方,時不時卻有一輛汽車經過,摩托車就更多了。
“到了。”記者還在疑惑,就聽師傅輕輕說了一句,眼前也豁然一亮:水泥公路寬敞平坦,竹林掩映農家,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記者在九道村下了車,盡管是冬天,這里卻是一片綠意盎然伴隨流水潺潺。郁郁蔥蔥的山林覆蓋在山坡上,間或露出一小塊種了蔬菜的地來。房屋在山坡上錯落有致,村容整潔,偶有雞鳴狗吠,路邊人家抱柴禾的老阿媽微笑著招呼你進屋做客,幸福感溢于言表。
“這幾年我們鄉著重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烤煙、核桃、畜牧等產業,群眾生活是一年一個樣。今年,我們鄉的烤煙種植在西昌市的民族鄉中排名第一呢!是全市超產最多的鄉鎮!”蕎地鄉村民驕傲而自豪地告訴我們。
【煙葉金燦燦】
蕎地人致富的重要支柱
朱伍哈是蕎地鄉生態村的烤煙大戶,也是連續8年受表彰的西昌市烤煙種植“先進個人”,“身處偏遠思想不落后,條件艱苦業績創一流”的蕎地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朱伍哈說,他們家今年種植烤煙24畝,家里面的烤煙房都有6個,家里面還養了20多頭豬,5頭水牛,3匹騾子,100多只羊。這么多活計幾乎全靠他、妻子以及大兒子三個勞動力,“烤煙那段時間最忙,常常從清早忙到晚上12點。”勤勞的付出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今年的烤煙收入達到了7.8萬元。
“以前賣烤煙都用騾子馱起去賣,通村路修好后,家門口就可以完成交易了。”朱伍哈說,現在還是用老烤房烤煙,如果以后建起密集式烤房,就會更輕松了。在他的示范帶頭下,村里面其他人家也積極地想辦法多種烤煙。
說起密集式烤房的使用,馬桑村村民聶立朝眉開眼笑,“以前都是十畝、八畝的種,去年開始使用密集式烤房見成效后,今年種了17畝,收入6萬多元。烤出的煙葉質量好,全是上、中等煙。”聶立朝說,密集式烤房分十戶人家一組建設,剛開始的時候,很多村民還持觀望態度,怕把煙烤壞了不敢輕易嘗試,他和部分村民一起認真按照資料進行操作,最終烤出了質量好的煙葉,其他村民見狀,今年都紛紛效仿。
近年來,蕎地鄉的烤煙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08年,該鄉烤煙種植面積4216畝、收購干煙120萬斤,在西昌市排名第二;2009年種植烤煙4521畝,收購干煙130萬斤,在西昌市排名第五;2010年,在全市烤煙生產雙控政策的控制下,種植烤煙3700畝,超產2%,均價達13.8元/公斤;2011年,全鄉種植烤煙4600畝,收購干煙136.7萬斤,超產7.9萬斤,成為西昌市超產最多的鄉鎮。
據了解,近三年來,蕎地鄉共投入377萬元完成6個村的煙水管網配套。為提升烤煙生產效益,2008年完成了200座烤煙房的“普改密”工程,2010年完成了210座密集式烤房的建設,從而使全鄉的煙葉烘烤從以前的以柴草為主要能源轉變為以電煤為主要能源,從而有效緩解了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魯乙鋼說,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蕎地鄉還積極進行生態鄉的建設,目前蕎地鄉已被評為省級生態鄉鎮,正朝著國家級生態鄉鎮評選努力,爭取實現“山水田園美,產業特點強,基礎設施全,人民群眾樂”的奮斗目標。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