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師宗消息 云南省師宗縣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圍繞市局(公司)“十大”工程建設,探索實現煙葉生產方式現代化,切實解決煙葉生產環節用工多,勞動強度大,勞動用工成本不斷攀升,種煙比較效益下降等問題,扭轉部分煙區煙葉種植規模不斷縮減的趨勢。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后管護。兩條精品線路涉及丹鳳、大同、彩云三個基地單元,基礎設施已完善配套,重點要在在基礎設施運維管理中實現新突破,積極探索通過煙農合作社加強基礎設施管護的辦法,健全完善管護措施,確保基礎設施持續發揮實效。
二是建設農機示范樣板。實現配套示范區農機示范樣板育苗、耕整地、植保環節機械化作業率100%,移栽、覆膜、大田管理、煙株殘體清除等環節機械化作業率50%以上,2012年農機示范樣板計劃購置農機具200臺(套);加強農機服務組織建設。以合作社為基本單位實施農機的購置、作業、維護等工作,健全規章制度,實行市場化運作,創新服務方式,提高農機專業化服務水平;加強煙草農業機械化管理人才和機手隊伍的建設。努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保障有力的煙草農業機械化人才隊伍。
三是促進合作組織良性發展。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多種方式,實現煙葉區域集中連片、規模種植,對合作社的運行、管理開展指導服務,引導建立內生發展機制,促進良性發展,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實現煙葉生產“減工、降本、增效”。
四是提高專業服務普及率。實現配套示范區樣板育苗、機耕、植保、運輸四個環節專業化服務覆蓋率100%,移栽、采收、烘烤、分級等環節專業化服務覆蓋率50%。通過專業化服務的全面普及,努力實現畝均用工減少至15個的目標;合理確定合作社服務規模和服務半徑,保障專業化服務質量,提高專業服務普及率;根據基礎設施條件,合理配置各類型專業服務隊,完善農機手五星評價機制,健全育苗、植保、運輸等專業服務隊星級評價機制。
五是培育新型職業煙農。不斷完善煙農信譽評價體系,加大培訓力度,豐富培訓載體,完善培訓機制,積極探索培育新型職業煙農的新思路,實現“傳統煙農向新型職業煙農轉變,培育一支以煙為主、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煙農隊伍。
六是打造綠色經濟煙草。大力推廣綠肥掩青、農家肥堆捂利用等“沃土工程”,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改良植煙土壤環境,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施用量;建立完善生態農業標準體系,提高煙葉安全性水平,持續提升煙草有害生物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水平,打造綠色經濟煙草。以煙草為主,聯合農業、畜牧、氣象、環保等部門共同打造師宗現代農業綜合防治體系,2012年全縣建立田間小氣候觀測站23個,建立100個田間測報點,配備200名測報員,依托于師宗縣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系統,實行全程監管,形成覆蓋全縣的煙草病蟲害綜合防控體系,引領全縣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通過開展“中式卷煙高端品牌優質原料生產技術研發項目配套試驗”、“清香型煙葉生產技術研發”等項目配套實驗,通過典型示范,進一步健全科技推廣體系,實現常規技術指導向科技服務轉變。
七是深入推進優化結構工作。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把杜絕雜劣品種、提價20%、優化結構補貼15元等優惠政策宣講到每一位煙農,合力推進優化煙葉結構工作開展。加大合同監管力度,嚴肅合同計劃管理、嚴格合同簽訂流程,堅持進村入戶面對面簽訂合同,堅決杜絕空合同、虛假合同。堅持“政府主導、煙草主抓、煙農主體、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各鄉鎮和煙站不斷規范操作流程、驗收辦法、監管方法和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和措施,突出抓好“稱重、毀型、處理”等關鍵環節,確保底部2片和頂部1片不適用鮮煙葉清除到位、數量核實到位、毀形到位、處理到位。
八是著力提升烘烤效能。優化密集烤房結構,改進編煙和裝煙方式,提升烤房利用率,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提高技術到位率,探索應用節能技術,提升烤房烘烤效能,切實降低烘烤勞動強度和烘烤成本。
九是綜合運用信息管理平臺。以煙站(單元)管理信息系統為核心,綜合運用工商合作管理、煙站(單元)管理、煙農專業合作社、農機作業服務、電子結算、優化煙葉結構、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指揮、信息發布服務等系統,將信息化管理貫穿煙葉生產全過程,優化業務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不斷推進生產方式現代化管理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