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摘要]:武定縣是云南省楚雄州烤煙生產重點縣之一,近年來該縣的烤煙生產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烤煙生產水平穩步發展,煙葉質量及等級合格率進一步提高,煙農持續增收、企業效益持續增長、政府財政收入持續增加,煙葉生產實現了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煙葉生產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積累作出了巨大貢獻。本文通過對武定縣2005年至2011年烤煙生產情況調查,闡述了武定縣烤煙生產發展的優勢及武定縣烤煙生產工作所取得的成就,總結了目前武定縣烤煙生產工作中面臨的一些問題,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武定縣;烤煙;生產;調查
武定縣具備優越的自然條件,烤煙種植歷史悠久,烤煙種植始于1942年,當年試種90畝成功,至1997年,烤煙種植面積達6.12萬畝,種植面積達歷史最高峰值,成為楚雄州烤煙生產重點縣之一。自1998年實行烤煙“雙控”政策以來,在提高煙葉質量上狠下功夫,推動烤煙生產從數量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黨委、政府不斷深化對發展烤煙的認識,始終把烤煙生產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大事來抓。武定縣有9個種煙鄉鎮,烤煙收入占農戶收入的絕大部分,農民要致富,也主要通過增加烤煙收入來實現。然而近幾年來,由于化肥、農藥、地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不斷上漲,烤煙生產的投入增加,成本提高,使得煙農的收益相對減少,給煙草種植來了不利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大力發展現代煙草農業,通過補貼等扶植政策,降低烤煙生產成本,提高煙農收益,實現農民增收已成為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為此,筆者近幾年對武定縣9個種煙鄉鎮的村民和村領導就烤煙生產工作情況做了訪問調查。通過實地調查,論文就武定縣烤煙生產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做一些粗略的總結,并就這些問題提點相淺的建議。
1 武定縣烤煙生產發展的優勢
1.1 區位優勢
武定縣地處滇中高原北部,為攀昆經濟圈的腹地,與省府昆明相臨近,距省會昆明78公里,距州府楚雄160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207公里,永武高速和108國道橫貫縣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農業生產物資及煙葉銷售運輸方便,與昆明及周邊地區政治文化、科學技術、生產管理等交流頻繁,煙農生產經營成本相對低,煙農科技意識強,接受新的生產、管理方式速度快。
1.2 自然條件優越
武定全年平均氣溫為15.4℃,無霜期為252天,≥10℃積溫平均為4709.4℃;全年降雨量平均為1005.5mm??緹煷筇锷L期(5-7月)平均溫度為20.2℃,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353.2小時;5-10月降雨量為891.7mm,占全年降雨量的88.7%,森林覆蓋率達25.4%。實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分明,四季如春”的優越自然條件,光、溫、水、肥、土等各項指標非常適宜優質煙葉的生產,以上氣象指標大小均在優質煙葉生產適宜范圍內,優越的氣候條件為武定煙葉生產提供了天然保障。
1.3 植煙土壤適宜
土壤多為紫色土、黃棕壤、水稻土,土壤理化性狀較好,pH值大多在5.4-7.0之間;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平均為3.6%;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為105.52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為30mg/kg,速效鉀含量大多在50-300mg/kg之間,以上各項土壤指標均居優質煙生長適宜范圍,是武定煙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保障。
1.4 勞力資源富裕
武定27.06萬人口中24.99萬人為農業人口,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武定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需求。
1.5 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
武定縣有悠久的烤煙種植歷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煙葉生產已經形成規模,各項生產技術措施規范、科技措施到位率和煙農素質得到提高,煙葉產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所產煙葉具有較強的地方特色,是清香型卷煙不可多得的原料,市場前景廣闊。
2 武定縣烤煙生產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2.1 武定縣近幾年烤煙生產工作基本情況
煙葉生產所做的努力和創造的一系列輝煌,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積累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地方發展、經濟建設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止于2011年底,武定縣擁有9個種煙鄉鎮,9個煙葉站,17個煙葉收購點,近年來,全縣烤煙種植面積穩定在8萬畝左右,年產煙葉20萬擔左右,每年實現的煙葉稅占縣財政收入30%以上。2011年,全縣簽訂煙葉種植收購合同2236份,落實種植面積6.72萬畝、實際種植收購22.13萬擔,實現收購總值20504.25645萬元,戶均9.17萬元,實現煙葉稅4510萬元。
2.2 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取得的成就
武定縣的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實踐經歷了2008年整村試點、2009年整鎮推進到2010年整縣推進,全縣煙葉種植專業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組織形式覆蓋烤煙生產,在試點實行了煙水、煙路、烤房、農機具、育苗設施的系統規劃、整體配套,形成了育苗服務社、烘烤服務社、農機服務社、植保服務社的專業化服務組織和煙葉種植專業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組織形式,提高了專業化服務水平,增強了煙葉綜合生產能力,為煙農實現了減工降本增效。
2.2.1 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
在試點實行實施了煙水、煙路、烤房、農機具、育苗設施、煙葉站點的系統規劃、整體配套,配套建設水窖902個18040立方米,水池33個、容量1590立方米,管網15條,18.79千米,溝渠123條,54.95千米,泵站1個,30千瓦;完成機耕路7條,總長度為3.49千米;建成密集式烤房134群2465座;建設集約化育苗工場8個,覆蓋整個種煙鄉鎮;購置農機149臺套;建設12個固定防雹點;建成標準化煙葉收購站8個。通過建設,切實改善示范區煙農的生活、生產條件,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勞動用工。
2.2.2 創新煙葉生產組織形式
通過政策引導、示范帶動、土地流轉的形式,2011年全縣種植烤煙6.72萬畝,發展煙葉種植管理合作社81個,種植面積63849畝;煙葉生產經營型合作社7個,種植面積770畝;綜合型專業合作社3個,種植面積1005畝;烘烤服務社134個,植保服務社4個,育苗服務社1個。煙葉生產組織化程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形成了規?;N植、集約化經營的煙葉生產經營態勢。促進了人力、物力、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重組,展現了煙葉生產組織形式改革創新的活力和優越性。
2.2.3 專業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全縣成立1個農機服務社,實施煙田機械深耕面積25820.5畝,占植煙面積的52.48%,機械起壟面積12441.6畝,占植煙面積的25.28%;成立4個植保服務社,134個煙葉烘烤服務社,育苗服務社1個,真正把煙農從技術復雜、勞動強度較大的生產環節中解放出來,同時提高了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到位率,受到特別是煙葉種植合作社的接受和好評。
2.2.4 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
由于煙草很容易受到冰雹、洪澇等自然災害的危害,所以為煙草種植購買保險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采取“政府引導、煙農入保、煙草捐贈、保險代理、氣象保障、滾動使用和勘察災情、核實面積、張榜公布、兌現補償”的方式,建立煙葉生產風險防范救助機制,統一為煙農購買保險,減輕了煙農的后顧之憂,保證了煙農的利益,為現代煙草農業規模化種植提供了保障。
?
(未完待續,更多精彩內容敬請繼續關注煙葉平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