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廣西日報》報道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廣西自治區煙草公司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以“商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形式,實施烤煙富民戰略,立足行業,回報煙農,重點解決煙葉生產基礎設施配套問題,大力服務煙區群眾,為大農業生產奠定良好的設施基礎,受到了煙區群眾的歡迎。
渠相連,農業用水不用愁
水,是農業的命脈。近年來,自治區煙草公司在煙田水利和煙田機耕路配套方面共計投入資金2.24億元,建成412個煙水工程項目,受益面積達32萬畝,受益農戶6.9萬戶。其中,南丹縣中堡瑤族鄉提灌工程投資600多萬元,分兩級從峽谷中提水610米到鄉鎮所在地,解決了整個瑤鄉長期靠屋頂集雨飲水、靠天種植農作物的難題,當地農民贈送了“煙水配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世代苗鄉人民永遠銘記于心”的錦旗,表達了他們深深的感激之情;隆林各族自治縣介廷鄉水池管網工程投資300多萬元,有效解決了3000畝左右煙田灌溉和1675人的飲水問題;靖西縣地州鄉羅隆攔河壩工程投資200多萬元,解決了當地抗旱、防洪、排澇、灌溉等問題;靖西縣新靖鎮舊州煙水配套工程投資224萬元,建設溝渠10.96公里、機耕路4.59公里,提高煙葉綜合生產能力。煙田水利配套工程的建成使用,極大緩解了煙區農業生產干旱狀況及煙區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困難,特別是在2010年特大干旱時期發揮了巨大作用,為煙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奠定了堅實基礎,煙區群眾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農機化,田間耕作不用愁
農機化作業是現代農業的最基本特點。為幫助煙農實現農機化作業,自治區煙草公司在修建煙田水利的時候,將機耕路和水渠一并考慮,同時規劃設計,同時施工建設,32萬畝煙田水通到哪里,機耕路就通到那里。為降低煙農的農機服務價格,自治區煙草公司投資4000萬元,配置了各類煙草農機1000多臺(套),農機總動力達8000多千瓦。其中,各類大中小型拖拉機214臺,配套的耕整地作業機具308臺,多功能中耕機180臺,機動噴藥機18臺,剪葉機65臺,中小型灌溉抽水機械243臺。煙草公司組建農機專業服務隊為煙農服務,只收成本費用,比社會農機便宜一半,極大方便了煙農,也降低了生產成本,群眾得到實惠。旋耕起壟一體機等大中型高效復式作業機器及多功能中耕機的大面積使用,煙葉生產機械化程度大大提高。聯合研發集中耕、發電、抽水、噴灌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中耕管理機,并配套70套,極大促進了山區中耕機械作業,成為煙農的好幫手。自行研發專利快速籠式煙夾,并配套2000套,實現規模推廣,改變了煙葉烘烤手工編煙的歷史,使煙葉編煙更加輕松,烘烤質量更有保障。
商品化,培育壯苗不用愁
煙苗的質量對煙葉后期生長和收益影響非常關鍵,培育壯苗的技術要求也非常高。我區以前單家獨戶使用小棚分散育苗,每個煙農都要花上二至三個月的時間,而且煙苗的質量還不好。為解決這個難題,自治區煙草公司投資近7500萬元,建成育苗鋼構大棚2000多座,其中6個供苗能力為1萬畝、4個供苗能力為5000畝、3個供苗能力為3000畝的育苗工場,總供苗能力達10.35萬畝,實現專業化、集約化、商品化育苗。煙農不用親自育苗,育苗期間可以外出務工,到了移栽季節只需以每畝30-50元的成本就可以從育苗專業戶中購買到烤煙壯苗,然后只需要90天左右的田間生產,就可以獲得3000元以上的烤煙畝產值,真可謂農業致富的短平快項目。
智能化,煙葉烘烤不用愁
鮮煙葉需要經過烘烤后才能適合工業需要。煙葉烘烤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以前是一家一戶一座烤房,家家需要人工看火調溫,每烤一爐煙要近七天七夜不能睡覺,煙農賺的是辛苦錢。現在有了臥式密集型烤房,實現智能化控溫,添完煤以后就可以睡一個安穩覺,非常方便。現在還有了烤房群,一個人可以管幾十座烤房,其他人可以回去休息。近年來,自治區煙草公司共投資2.59億元,建成臥式密集型烤房9377座,普改密烤房7236座,可承擔烘烤面積25萬畝。其中,50座以上烤房群5個,20-49座烤房群46個,10-19座烤房群127個。這種烤房建好以后,實行智能化、專業化烘烤,省煤省工還提高烘烤質量,深受群眾歡迎。這些烤房不但能烤煙,還能烤辣椒等經濟作物,可以用于農產品粗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
據悉,自2006年以來至2011年11月,廣西自治區煙草公司累計投入資金7億多元,開展以“煙田、煙水、煙路、農機具、育苗、烘烤、防災減災設施和基層站點”為主的煙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形成了覆蓋基本煙田的“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農機能走、育苗集中、烘烤集中”的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系統,極大改善了煙區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煙區經濟發展,贏得了煙區群眾和政府的贊譽。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