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隨著“卷煙上水平”基本方針和戰略任務深入推進,“523”、“461”品牌的良好發展勢頭,工業企業需要更高等級、更多數量的優質原料,煙葉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針對當前煙葉庫存總量不斷增加,供過于求,等級結構、部位結構和地區結構不平衡的實際情況,國家局順應行業卷煙品牌發展趨勢,高瞻遠矚,超前謀劃,及時作出了“把優化煙葉結構、提高優質煙葉有效供給能力放在煙葉工作的突出位置”的戰略部署。得到了廣大煙區和廣大煙葉工作者的擁護。去年全國在云南、貴州、四川、湖南、山東等五省開展優化結構試點工作,其他產區小范圍試點,僅取得了明顯效果。在今年初全國煙草工作會議上繼續強調:“堅持以優化結構作中心,切實提高優質原料保障能力。”當前全國各煙區聞風而動,及早部署優化煙葉結構工作,使這項中心任務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開展。為新年煙葉工作開好了頭。
百色作為廣西的重點煙區,在今年煙葉生產承前啟后關鍵的一年里,審時度勢,把住機遇,把握新形勢,充分認識優化煙葉結構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學習和借鑒兄弟煙區的先進經驗,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著實把優化結構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努力實現提高煙葉品質、提高等級結構,提高優質煙葉有效供給能力,推進全市煙葉穩定發展,這已成為煙區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煙草部門當前一個重要的緊迫任務。
優化煙葉結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優化煙葉結構,提高優質煙葉原料供給能力,是促進我國轉變煙葉發展方式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要舉措。對百色煙區來說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優化煙葉結構,增強優質原料保障能力,是鞏固提升百色煙葉優勢地位和競爭力的有效措施
20年來,百色市的煙葉生產在國家局、區黨委、區人民政府以及區局的關懷和重視下,在百色市煙區各級黨委、政府的加強領導下,在國家煙草專家組的具體指導幫助下,逐步建立健全比較完整配套的生產、管理、調撥、服務等體系,堅持科技興煙,重視煙葉質量和市場信譽,煙葉生產整體水平和質量水平逐年提高,煙葉等級結構逐年改善,煙葉市場信譽好。但是由于受投入能力、管理水平、技術隊伍素質和煙農隊伍素質等條件限制的影響,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晚,科研成果轉化應用遲緩,從全市煙葉生產整體水平來看,與全國先進煙區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煙葉風格特點不突出,煙葉等級結構和部位結構還不盡合理,遠遠還不適應卷煙重點骨干品牌的需求。突出表現在上等煙和中部葉比例偏低,低次等煙比例偏高。近7年來,全市上等煙比例平均僅為37.44%,中部葉位比例僅為35%,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更大大低于卷煙工業企業需求的水平。從2011年7家工業企業對百色市煙葉需求情況看,呈現三個明顯特點:一是對上等煙需求旺盛,各工業對上等煙葉的需求都超過55%,平均達到66.22%,其中有一個工業要求100%;二是對中部葉需求比例很高,平均都達到57.44%,其中一個工業企業要求100%;三是對上部和下部煙葉需求比例明顯低迷,上部需求平均31.66%,其中一個工業不需求,尤其對下部煙葉不興趣。可見百色目前煙葉的等級結構和部位結構狀況遠遠不適應煙葉市場變化的要求。根本原因是,生產水平上不去,多年來走的是“低水平—低結構—低效益—低速度”的惡性循環發展路子。百色煙葉生產發展路在何方?在于跟上煙葉市場變化潮流,從優化結構中求效益、求發展,再不能走低水平、低結構、低效益的發展路子。正如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黒龍江中煙工業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王殿貴說的“不調整結構就會被結構調整。”要搶抓機遇,創新發展,高度重視優化煙葉結構工作。努力提高煙葉生產和質量水平,提高上等煙比例,降低下低次煙比例,生產出等級結構和部位結構合理、煙葉質量特色明顯的優質卷煙原料,努力實現跨越追趕新發展。
(二)優化煙葉結構,處理不適用鮮煙葉,是百色煙區煙葉生產特點所需要,可以有效增加煙農收入
百色煙區百分之七十是種植田煙,移栽期大多數在開春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這時氣溫稍低、陰天寡照、熱量積溫不足,導致低腳葉發育不全。往往葉片小而薄、營養物質不充實,因而難以烘烤。烘烤出來雜色多,多是低次等煙,賣煙抵不回耗煤和工錢,有經驗的煙農大多放棄不烤。頂葉成熟多在7月上中旬,這時正是下造作物種植黃金周,出租田戶催交租田,煙農不得不采青烘烤。由于煙葉未成熟或欠成熟,煙葉尚處于生長期,發育不全,內含物不充實,葉綠素含量高,含水量多且保水能力強,烘烤脫水和變黃均較困難,因而容易烤成青筋青煙。不適用煙葉既占用了有限的計劃指標資源,又造成勞力、能源等嚴重浪費,發揮市場需求對生產的導向作用,把不適用煙葉盡量處理在生產環節,可以實現有效資源的充分利用,減少煙農的投入,相應增加收入。地州鄉古文村老煙農黃永倆對打掉不適用煙葉算了經濟賬:一畝煙打掉不適用葉片3張(2片腳葉1片頂葉),約折合干煙30斤。根據2012年收購價,下等煙均價2.8元/斤,估算損失84元。但烘烤1斤干煙的煤、電、人工成本要花上1.2元,少烤30斤干煙就可節省36元。現在煙草每畝補貼75元,加上節省成本36元,一共111元,扣除畝均不適用煙葉損失84元,每畝純增收27元。可見處理不適用鮮煙葉在百色煙區來說是生產特點所需要,可以有效增加煙農種煙收入。
(三)優化煙葉結構,優化等級質量,提高種煙經濟效益,激發煙農積極性,促進煙葉健康穩定發展
百色市位于祖國西南邊陲,云貴高原東南緣,北回歸線穿越南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具有優越的植煙自然生態條件和巨大潛力。目前8個種煙縣都是種煙最適宜區和適宜區。經過近二十年來的努力,全市煙葉生產已經初具規模,市場看好。但是,從總體來看,煙葉發展緩慢,批量依然還很小,生產起伏較大,與優越自然資源極不相稱。特別是近兩年來,受自然災害和多元化經濟發展的影響,煙葉種植面積的落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生產收購計劃連續沒有完成任務。究其原因?是多年來低生產水平所致,煙葉結構不合理,因而均價低,比較效益不占優勢,價值規律的作用,煙農隊伍外流,這是百色煙葉發展的最大硬傷。因此,正視自身的問題與不足,轉變煙葉生發展方式,優化煙葉結構,努力提高上等煙比例,降低下低等比例,實現煙農增收,用經濟杠桿調動煙農的積極性,這是百色煙葉科學發展,跨越追趕新發展的客觀需要。
當前優化煙葉結構工作存在的難點
(一)認識不足,基層干部和煙農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一是受陳舊保守思想觀念的影響。多年來的傳統煙葉生產,一些干部認為,按照國標分級標準“上等煙達到40%就不錯,中部葉35%就成了。”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使基層技術人員和煙農形成固守死板的思維,拓不開思路,缺乏上進和發展銳氣。當優化煙葉結構工作進行時,對提高等級質量缺乏自信心和決心,說什么“優化優化等級沒化,還搞什么優化!”以致對優化結構工作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是對優化等級結構心有余悸。近年來國家推行“雙控”政策,煙葉收購形勢基層職工心中沒底,收購一下來,各級各類限比例、限斤價、限部位、限級別的政策和考核相繼出臺,收購形勢變化多端,使實施操作人員無所適從,基層干部和煙農難免有反感和怨言。因此開展優化結構工作,基層干部和煙農就產生質疑:“提高等級質量是否行得通!?”有的競說“優化煙葉結構工作是多此一舉”。往往對開展優化結構工作持觀望態度。
(二)傳統生產方式,零星分散種植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影響了標準化生產技術落實
百色煙區太多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山區,煙農科技文化基礎較差,素質較低,傳統農業粗放經營根深蒂固,接受新技術不應期長,許多煙農沿襲落后的生產方式,零星分散種植粗放經營,尤其當前煙區青壯年勞動力多外出去務工或經商,在家的煙葉生產主要是老人、婦女完成,加上基層科技隊伍素質有限,加劇了標準化生產技術落實困難,大大阻礙著煙生產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優化煙葉結構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及基本原則
(一)基本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為統領,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優化煙葉結構、提高煙葉品質為目標,以提高煙葉生產整體水平為基礎,按照“保總量、調結構、提質量、上水平”的要求,從嚴抓生產每個環節入手,采取政策、經濟、科技等多措并舉,在既保總量、又保證煙農利益、提高煙農積極性前提下,把不適用的鮮煙葉消化在煙田,提高上等煙和中部煙比例,合理控制下低等煙和下部煙比例,優化煙葉等級結構和部位結構,提高煙葉品質,提升優質煙葉有效供應能力。
(二)目標要求
努力提高煙葉生產水平和質量,降低下低次煙比例,生產出等級結構和部位結構合理、煙葉質量特色明顯的優質卷煙原料。生產出來的煙葉具有典型的本地特色優質煙風格,香氣質好,香氣量足;煙葉成熟度好;煙葉內在化學成份協調。上等煙比例達到56%以上,下等煙控制在6%以內,中部煙葉45%以上,等級合格率80%以上,等級純度符合純度允差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