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洛南消息 三月的陜西商洛,草長鶯飛,楊柳吐翠,走進秦嶺腹地的洛南縣,到處是煙農忙碌的身影,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踏著春天的腳步,感受烤煙生產給這個昔日的窮山村帶來的新變化。
“商洛地處秦嶺腹地,氣候多變,破解突發(fā)性自然災害迫在眉睫,如果保障基金和防范措施,很有可能煙農的辛苦投入就會白費,他們種煙致富的夢想將化為泡影……啟動煙葉生產風險防范保障機制是我們保護煙農利益最有效的做法,也是推進現代煙草農業(yè)的必要條件。”洛南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陳明山對記者說。
“多虧了煙草公司的好保障,以前種植烤煙聽天由命、自認倒霉,現在有了煙草風險保障金,我每畝烤煙產前投入大概600多元錢,遇到冰雹等自然災害,畝產收入低于1200元,剩余部分將從風險保障基金里補,讓俺更放心種煙了。”煙農李英娥高興地告訴記者。
早在2007年,洛南縣針對自然災害對煙葉生產和煙農收益的影響,制定出臺了《煙葉自然災害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根據《辦法》,縣上建立煙葉自然災害風險基金,主要用于防雹減災、煙農災害補償以及有關獎勵兌現等。由縣煙辦在縣財政局設立煙葉風險基金專戶,實行報賬制管理。縣政府按年度從煙稅總額中提取6%,縣煙草公司每年拿出煙葉收購資金總額的1%,煙農交售煙葉時,由縣煙草公司負責從其銷售收入中按每公斤0.1元的標準扣除一定數量的保險費,三項合在一起作為煙葉自然災害風險資金來源。當年煙葉收購結束后,由縣財政局和煙草局及時如數提取,存入煙葉風險基金專戶,實行預算管理、專戶存放、專款專用,滾動使用。
為了將煙農損失降到最低,洛南縣局(分公司)還在保險公司為煙田投保,將商業(yè)保險理賠部分直接補償給受災煙農,超出保險公司理賠限度的,啟用風險保障基金對煙農予以補償,將煙農損失降至最低,保障災后煙農的正常生活,有利于煙區(qū)的和諧穩(wěn)定。同時,該局(公司)還制定了基金管理使用辦法,嚴格基金使用審批制度,確保基金專款專用。
去年年初,由政府牽頭組織,煙草、財政、氣象部門共同投資1500萬元,計劃用3年時間,建設一座縣級多普勒雷達站,增加最先進的高炮防雹、車載式人工防雹等裝置設備,形成一套集防、減、抗為一體的人工防雹增雨指揮作業(yè)體系。11月,烤煙生產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項目通過省市評審,全面啟動實施。洛南烤煙生產氣象防災減災體系項目建設包括,在全縣烤煙生產區(qū)新建多普勒雷達1部,新建麻坪、柏峪寺、古城、三要、靈口等5個人影工作站,對全縣原有11個人影工作站進行標準化改造,建設人影氣象預警信息發(fā)布中心、人影天氣作業(yè)指揮中心,增加最先進的高炮防雹、車載式人工防雹等裝置設備,每個防雹炮點都建有炮房和彈藥庫,并有3人以上的防雹專職人員,為炮手購買人身意外保險,解決炮手工資待遇及培訓經費,有效預防和降低干旱、冰雹、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對烤煙生產的影響,還可為其他農業(yè)生產及社會服務提供氣象技術服務。與此同時,不斷延伸防災網絡,設立了5處病蟲害預測預報點,與氣象部門緊密協(xié)作,不斷完善災害預測預報體系。7月份,煙田豐收在望,洛南縣等地出現了局部地區(qū)強對流天氣過程,并伴有短時強雷電和局部地區(qū)大風等雹前天氣,豈容冰雹肆虐。一方面,洛南縣煙草公司與氣象部門立即啟動預警,并第一時間將雹云消滅在初始階段,為煙葉生產起到了保駕護航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冰雹、大風等自然災害發(fā)生后,煙草公司會在第一時間組織技術人員趕到現場,制訂救災方案,免費提供救災物資,幫助煙農抗災自救。
近年來,陜西省商洛市局(公司)積極探索深入推行“一基四化”,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幫助抵御旱澇,煙路方便群眾,烤房建設減工增效,為煙農輕松種煙、簡單種煙、快樂種煙提供技術支撐,切實提高了煙葉生產水平,降低勞動強度,農民的種煙積極性和收入逐年提升。去年全市收購煙葉26.4萬擔,實現煙農收入2.06億元,實現煙葉稅4530萬元,全市煙葉生產實現了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代煙草農業(yè)的根本性轉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