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為改變家鄉水土流失和貧窮落后的面貌,22年前,河南省盧氏縣橫澗鄉營子村農民張送軍在村后的荒山禿嶺上,開辟了50畝杏園。9年前,他又將杏園周邊15畝“坡改梯”瘠薄田侍弄成大連片煙田。如今,他不僅用汗水使荒山披上了綠裝,禿嶺變成了金銀川,而且用勤勞和智慧,帶領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年近六旬的張送軍系盧氏縣橫澗鄉營子村農民,1954年出生于洛河岸邊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由于家境貧窮,弟兄們多,作為長子的張送軍只上了兩年小學便輟學回家,早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幼年的張送軍聰穎好學,閑暇時經常摸索果樹種植及嫁接技術,因此十幾歲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土專家”。張送軍成家后,先后外出打過工,做過小生意,生活的艱辛磨礪出了他堅忍不拔的性格。盡管經過了一番努力和拼搏,但由于妻子體弱多病,加之上有老下有小,張送軍始終沒有改變家庭貧窮落后的狀況。
1990年秋后的一天,張送軍外出歸來,適逢大雨滂沱,看到從村邊溝溝岔岔流出的渾濁的泥漿水,他想到這些都是由于生態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造成的。由此他萌生了綠化荒山的念頭。然而綠化荒山種啥樹合適呢?他想起了在澠池打工時,看到許多農民種植仰韶杏發家致富的情景,于是決心在村后的荒山楊家山種植杏樹發展經濟林改變家鄉水土流失和貧窮落后的面貌。
張送軍將想法給家人一說,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尤其是一生膽小怕事的老父親說啥也不答應。村民們聽說張送軍想在石頭窩里種果樹,便議論紛紛,心想老張莫不是腦子出了毛病,石頭窩里還能長出金蛋蛋?
倔強的張送軍不信這個邪,苦口婆心地說服家人后,背起镢頭、鋤頭當年秋天就上了山,這一干就是22個年頭。刨石壟,挖樹坑,硬是在一撅頭下去一個白印印的爛石壟里,開出了一道道的育林帶,壘起了一道道的石堰。山上沒有土,他便一籮筐一籮筐往山上擔;山上沒有水,他便一擔擔往山上運。第一茬杏樹苗栽上,他和老伴整整瘦了一圈。為了保證栽下的樹苗都能成活,發出的嫩芽不被牲畜啃掉,他和老伴又在山上蓋了一間土坯房,日夜守護在那里,對于每一棵樹苗,張送軍都給予了子女般的呵護。
1995年,老伴由于積勞成疾不幸去世,為了給老伴治病和料理后事,張送軍欠下了一屁股債。兩個年幼的子女上學需要花錢,山上的果園管理需要資金,果園還要不斷地擴大規模,這些都把他壓得喘不過氣來。但這些絲毫改變不了張送軍綠化荒山的決心,他借便了親戚朋友,又托熟人到信用社貸了一筆款,終于度過了難關。
“十年樹木?!毙訕湓趶埶蛙姷木暮亲o下漸漸長大,終于由指頭粗的樹變成了碗口大的林,杏園終于在3650個日日夜夜的堅守和煎熬中變成了現實。
2001年,張送軍種植的50畝3000多株杏樹陸續掛果,當年便見到了10000余元的效益。次年,張送軍又擴大了果園規模,不僅還清了全部貸款,而且收入又翻了一番。
2003年收罷杏賣罷果,張宋軍算了一筆經濟賬,50畝杏園豐收年景收入也只有2萬元左右,加上忙時雇人施肥、除草、打藥、修剪樹木、采摘果實,實際收入不會太多,既使到了盛果期收入也不會太理想,如遇到倒春寒、天大旱收入會更少。同時,張送軍又算了一筆時間帳,杏樹果實成熟需一年時間,期間有半年時間為空閑期,自己要守護果園又不能長時間離開,唯有再開辟一個致富項目才能不枉費時光。
張送軍首先想到了種植煙葉,因為盧氏是大煙區,周邊鄉鄰都在種植,不僅有一套成熟技術,而且煙草部門的扶持力度大,技術指導比較到位,種植效益不會太差。地從何來?張送軍想到了杏園周邊大片荒山,既然能開墾出杏園,就一定能開墾出煙田。說干就干。2003年秋天,張送軍開始了漫長的開田辟地之旅。經過一秋一冬的不懈勞作,張送軍開墾出了3畝瘠薄田。第二年開春后,他就試種了煙葉。播種、起壟、施肥、移栽忙得不亦樂乎。煙葉移栽后的5月底、6月初,杏逐漸成熟,黃燦燦、紅彤彤的果實掛滿枝頭,此時,煙田也到了早期的中耕除草、噴藥防病治蟲關鍵期,張送軍雇了一批鄉親一邊采摘果實一邊給煙田除草、噴藥,來來往往的外地果商和小商小販“你方登罷我登場”,整個楊家山沸騰了,果香、花香、煙香交織在一起,人聲、鳥聲、機器轟鳴聲相融到一塊,張送軍笑得合不攏嘴。經過一春一夏一秋的辛勤勞作,張送軍種植的3畝煙葉獲得了成功,毛收入達到了4500元,加上杏園收入,當年他凈獲利超過了3萬元。
嘗到甜頭的張送軍勁頭更足了。在要在管理好果樹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煙葉種植。為了方便果實、煙葉外運和楊家山后3個村1000余戶村民出行,2003年冬,張送軍出資15000元修通了通往楊家山上的700余米沙石路,架上了電線桿,并蓋起了三間磚木結構的護林房。從2004年起直到2008年,他又開墾了近12畝坡改梯田,他將開墾出的梯田全部種上了煙葉。
如今,荒山禿嶺的楊家山經過張送軍的辛勤耕耘,變成了郁郁蔥蔥的花果山、金銀川。個大、味甜、皮薄、肉厚的仰韶杏不僅吸引了眾多縣內外客商,而且遠銷廣州、深圳、湖北等地,每到果實上市時節,眾多客商紛至沓來,老張的仰韶杏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坡改梯天烘烤出的煙葉,料長、油分足、色澤橘黃,上中等煙比例高達70%以上,老張又成了遠近聞名的“種煙狀元”。
致富后的張送軍沒有忘記眾鄉親。他積極向鄉親們傳授果樹種植技術,幫助他們發展林果栽培和煙葉種植,走上了一條亦果亦煙相得益彰的致富之路。在他的帶動下,營子村如今已發展杏樹等果樹600余畝,種植煙葉近千畝,許多鄉鄰靠發展林果業、種植業走上了致富道路。
老張對筆者說,他還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使家鄉的荒山禿嶺都變成既能保持水土流失,又能獲得經濟效益的花果山、金銀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