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許昌網報道 河南省許昌市素有“煙葉王國”的美譽,發展現代煙草農業是提升許昌市煙葉生產水平的首要途徑。今年以來,許昌市以農業設施建設為載體,以技術引領為支撐,積極探索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現代煙草農業。
近日,筆者跟隨許昌市煙草公司工作人員先后來到位于禹州市南部的西南王村和襄城縣王洛鎮張莊村,對許昌市煙田實行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和科學化運作,大力推行土地流轉、滴灌技術和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進行了深入探訪。
·推行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
推行土地合理流轉是實現煙葉生產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的基礎和前提。
近幾年來,位于禹州市南部的西南王村以土地流轉為抓手,實現煙葉規模化種植,有力帶動了全村的經濟發展。2009年,西南王村在煙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走出了一條特色規模農業發展之路。
“我們村有1900多畝土地,用于煙葉生產的流轉土地有1000多畝。”西南王村黨支部書記劉自鋒帶領記者來到田間地頭,指著成片的煙田說道。
“自從成立土地流轉服務站后,咱村煙葉在煙草部門的指導下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現在咱村有2300多口人,除了年老體弱者和幼兒外,剩下的人都參與了煙葉生產,在自家門口就可以輕松賺到錢!”說到這里,劉自鋒難掩興奮。
“我們針對煙葉生產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站,派專業技術人員長期駐地進行土地流轉指導。”煙草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道。土地流轉服務站按照統一組織、統一流程、統一價格、統一簽訂協議的“四統一”模式服務管理,助推當地煙草經濟發展。同時,土地流轉服務站的每名工作人員還包村包戶,主動提供生產技術服務,不定期組織煙農生產知識培訓、專家講座。
西南王村煙葉烘烤工場采用了先進設備,利用生物質壓塊機把回收來的煙柴壓縮成塊兒,用于煙葉烘烤的燃料,既環保,又節約了大量能源。
·煙田用滴灌,科技增添新活力
40多歲的王萬奇是首批采用滴灌技術的煙農。他家的煙田,每一壟煙薄膜下面都有一排滴灌管,灌溉不像其他煙田采用的是大水漫灌。
“早些年,我在新疆管理棉花田時就見到那里的人普遍采用滴灌技術來灌溉,不但節水、省時、省工,而且適用不同地形,也不會造成土壤板結。”一提到滴灌技術,王萬奇便滔滔不絕、贊不絕口,“這么好的技術,引進到家鄉造福鄉親多好呀。想到這里,我決定回到家鄉,并將這些新技術應用到種煙上。”
回村的路上,王萬奇給記者粗略算了一下,僅用水量這一項就至少節省30%。“這省的不都是錢嗎?哈哈哈!”王萬奇笑得合不攏嘴。
滴灌技術等先進技術的運用,為西南王村的煙葉生產注入了新活力。
·創新生產方式,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
王洛鎮位于襄城縣西北,種煙歷史悠久。
種煙大戶耿中杰在張莊村承包了170多畝煙田。一見到筆者,他就說:“走,去我的地里看看吧!”
烈日當頭,與天氣一樣火熱的是繁忙的煙葉移栽現場。這里看不到傳統農耕的場面,取而代之的是機械轟鳴,一股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
據許昌市煙草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國家煙草專賣局在河南省挑選襄城縣王洛基地單元張莊村進行千畝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試點,這也是全省第一個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試點。各級煙草部門以王洛基地單元內的益民專業合作社為建設平臺,通過自主研究開發技術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實現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煙葉生產成本。
耿中杰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沒采用機械化移栽生產之前,一畝煙田的移栽人工費用是140多元,現在采用機械化移栽,移栽費用降低到一畝八九十元,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煙草部門還給了我們不少補貼。成本降下來,收益提上去,誰還不樂意干?”
耿中杰越說越起勁,幾名拉著煙苗趕路的煙農也被吸引過來。他們是鄰村的煙農。記者在與他們的交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耿中杰的羨慕、佩服,而更多的是對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的期許和向往。
耿中杰拍著一名煙農的肩膀說:“別慌,伙計,現在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條件一年比一年改善,這些機械早晚要開到你家的煙田里!到時候,咱們一起種煙,一起致富,一起數錢!”
幾名煙農也笑了起來。那樸實、爽朗的笑聲,承載著他們對煙葉生產的信心、對農業發展的希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