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五、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一)煙水配套工程建設規劃
1、建設目標。以實現100%煙水覆蓋為目標,以整合社會資金資源、技術資源為手段,專家參與科學勘察設計,制定煙水工程建設方案,以建設規模較大、覆蓋面較廣、綜合效益好、管護運行制度健全的特色工程為主,確保每塊基本煙田旱能澆、澇能排。同時,進一步完善“以水養水、一水多用”煙水工程管護制度。
2、建設原則。按照“依托水源定項目、圍繞煙田抓配套、因地制宜搞建設”和“整體規劃、系統設計、綜合配套、分步實施、創新發展”的思路進行規劃。
3、枳溝基地單元規劃情況:2005年至2011年,已建成煙水項目151個。煙水項目中,建成機井111眼,水池2個;容量320立方米;管網12條,長度49.958千米;塘壩13座,容量431349立方米;溝渠9條,長度28.084千米;提灌站6個。煙水配套率達到100%,已完全滿足基本煙田排灌需求。下步根據枳溝基地發展需要,加強煙水項目規劃,重點在煙水工程運行與管護方面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二)煙區道路建設規劃
1、建設目標。建成方便農業機械作業運輸、作業的道路系統,實現機耕路入村、入站、到田、到烤房群,村相通、路相連、交通便利,便于機械化操作。
2、建設原則。按照“因地制宜、整體規劃、合理布局、節約用地、方便群眾”的原則,整合社會資源,在通村公路基本建成、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連片種植基本煙田面積200畝以上的區域內進行規劃、設計、施工,重點改善煙葉農場、種煙專業戶、大方大片的交通條件。
3、規劃概況。2005年至2011年,已建成煙田道路50條,長90.504千米。覆蓋基本煙田4.84萬畝,機耕路配套率達到100%。
(三)密集烤房建設規劃
1、建設目標。現代煙草農業的建設,規模種植是基礎,密集烤房的推廣和應用是推動規模種植的保障,不但能提高煙葉質量,還能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烘烤成本、推動專業化生產,提高效益。因此,通過對原有普通烤房的改造,重點建設烘烤工場,使基地單元內的種植煙田使用密集烤房烘烤率達到100%。
2、建設原則。按照集群建設、統一烘烤、合作經營的要求,堅持合理布局、適度集中原則,建設50座以上烘烤工場。一是在明確現有密集烤房烤能的基礎上,按國家局“統一規格、統一標準”的烘烤工場建設要求,進行規劃建設,烘烤工場配套建設分級、收購、生活等設施,實行烘烤、分級、收購一體化操作,逐步部分代替煙站的收購功能;二是充分發揮現有烤房群的烤能,在部分規模較大的煙葉農場,配套收購設施,進行散葉收購試點。實現烘烤、分級、收購一體化,在非煙葉收購季節,可用于煙農培訓、農機存放等。
3、枳溝基地單元建設概況。2005年至2011年,已建成密集烤房999座,總烘烤能力1.998萬畝;其中5座以上集群化烤房66處,共860座,覆蓋率達到86.09%; 建設烘烤工場3個,烤房150座。全部建設連體余熱共享烤房(5連以上),編煙棚與烘烤區配套,配套分級區、收購區、倉儲區、生活區等附屬設施,全部完成規劃建設。2012年規劃建設密集烤房106座,煙房配套率達到100%,覆蓋率達到100%。
(四)農機具配套
1、建設目標。整合社會資源,逐步提高機械化水平。規模化種植、機耕、起壟施肥、蓋膜機械化達到100%;移栽機械化達到50%以上;中耕除草機械化達到100%;植保機械化達到100%;機械化采收面積試推行2000畝;編煙機械繼續試驗和推廣;煙秸處理機械化達到90%以上。
2、建設原則。根據國家局、山東省局現代煙草農業機械化建設的要求,制定機械化建設方案。一是對已成立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整合;二是根據合作社服務范圍的基本地形特點,充分利用行業、國家補貼政策,配套適宜的農機具;三是完善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市場化運作機制,突出煙農主體,避免煙草部門大包大攬,規范運作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生命力;四是和機械研發部門聯合,加快煙草專用機械的研發和完善。
3、枳溝基地單元目前已有各類機械390(臺)套。根據專業合作社服務范圍的基本地形特點,配備福田歐豹950拖拉機,配套深耕犁、旋耕機、拔煙秸機,成立農機專業隊;配備機動噴霧器8-10臺,成立植保專業隊;配備移栽機8-10臺,成立移栽專業隊。
(五)育苗工場規劃
1、建設目標。積極培育育苗專業戶,商品化、集約化托盤育苗達到100%,實現工場化育苗。
2、建設原則。合理建設育苗工場,做到規劃合理、條件適宜、配套齊全,實行專業戶工場化育苗,培育適合機械移栽的無病壯苗。
目前已建成育苗工場(育苗點)8個,育苗面積1.91萬畝。按商品化、集約化托盤育苗達到100%的要求。
(六)基層站點規劃
枳溝基地2012年在規劃帶收購功能烘烤工場的基礎上進行站點整合,設枳溝中心站、郝戈莊指導站。枳溝煙葉中心站,覆蓋面積10653畝,計劃收購量2.64萬擔;郝戈莊指導站覆蓋面積5481畝,計劃收購量1.36萬擔。
(七)防災減災體系規劃
1、防雹增雨。與氣象部門合作,煙草部門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由氣象部門用于配置設施、養護和管理及人員配置、培訓和管理。有完善的防災減災應急預案。
(八)信息化規劃
1、按照生產經營“全過程、全覆蓋”的總體要求,加強煙葉全過程信息管理,提升煙葉生產主體和服務主體的信息化服務水平,提升工商信息交互利用和煙葉生產的精準化、智能化控制水平,構建信息化管理體系,實現國家局基礎信息管理軟件覆蓋率100%,電子合同管理系統覆蓋率100%,煙葉質量追蹤信息化覆蓋率100%,烘烤工場信息網絡覆蓋率65%。
2、煙站各崗位工作人員均按1臺/人配備電腦或手持設備。各煙站都有柴油發電機組,可以保證電力供應。煙站網絡速率達到2M,能夠保證100%網絡聯通。
3、基礎操作方面,采取培訓措施,以自學為主,使煙站所有人員掌握電腦基本操作。
4、實施煙站(單元)信息化管理系統,并利用電子地圖進行基地單元規劃,基本煙田及配套基礎設施標識清晰。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管理(GIS)進行基本煙田信息化管理。
六、生產組織形式規劃
2012年,已發展5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83個,面積13790畝,占種植面積的85.47%;10畝以上的專業戶64個,面積1248畝,占種植面積的7.73%;10畝以上的專業戶和農場種植面積達到15038畝,占總種煙面積的93.21%,戶均種植面積102.3畝。單元內戶均種植煙葉達到46.36畝。
七、專業化服務體系規劃
按照現代煙草農業精細化分工的要求,2011年成立2個綜合服務性合作社,擁有各類農機具390臺(套)。依托農機專業合作社,提高機械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將現有的專業隊,整合到5個,對單元轄區內煙田實現服務全覆蓋。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