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4 注重生產全過程的清潔安全
優質特色煙葉的另一項重要品質因素就是安全。在煙葉生產的全過程執行清潔安全操作,是保障煙葉的安全的有效措施。在煙葉生產的各個環節,貫徹GAP管理,落實清潔生產規范,確保做到“五個嚴禁”:嚴禁種植轉基因品種、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禁使用重金屬超標肥料、嚴禁煙用地膜二次污染、嚴禁煙株殘體污染煙地,使本縣特色優質煙葉能夠滿足工業企業需求要求。
2.5 嚴格控制非煙物質(NTRM)
非煙物質是指不屬于煙葉和煙梗的所有物質,經過不同途徑進入煙葉產品,造成煙葉污染或給煙葉帶來異味,而影響煙葉產品質量。主要包括有機物類(植物莖桿、雜草、樹皮等)、無機物類(繩、石頭、金屬,玻璃等)、人工合成物類(塑料薄膜、塑料包裝物、尼龍、橡膠制品等)等。非煙物質的嚴格控制,可作為績效考核的一項內容。煙技員對煙農宣傳,提高煙農對非煙物質的認識,從源頭抓好,持續在整個煙葉生產的過程中,保證煙葉純度。
2.6 建立煙葉質量追蹤體系
建立煙葉質量追蹤體系目的在于明確煙葉產品的特定身份,保證其在煙葉貿易中被持續使用和確定煙葉產品質量問題的來源,一旦問題出現可追蹤來源采取有利措施進行補救。煙葉交售前,煙技員做好片區內煙農的分級指導和預檢工作。收購時,片區按村去當地所屬煙站,進行交售。交售時,同等級煙葉必須捆扎成包,入庫后將相同等級的煙葉打包,不夠一包的煙葉要另行包裝,并對煙包進行編碼。收購的煙葉都要標明:等級、數量、收購日期、貼上標簽,標簽一式兩份,一份附在煙包內,一份附在煙包外。通過編碼可以查出相應的片區,實現煙葉在產區的質量追蹤。
3、突出特色,實行標準化生產。
3.1 實行良好的輪作制度
建立“以煙為主”的農耕制度和輪作方式,實施烤煙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統籌和優化種植結構的主要措施,對于發展優質特色煙葉,實行規模化種植具有深遠意義,也是保證在滿足工業企業需求為前提的煙葉生產穩定性的有效保障措施。因此,必須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嚴格實行合理輪作制度,才能實現特色優質煙葉穩定規模化種植。
①水田實行三年輪作,能提高土壤肥力,實現糧煙雙豐收,有效減輕病、蟲、草害。輪作方式為:
第一年:烤煙→水稻或綠肥;
第二年:水稻→水稻:
第三年:烤煙→水稻;
②旱地實行三年兩頭種煙的輪作制度。輪作方式為:
第一年:烤煙→紅薯或綠肥;
第二年:油菜→西瓜或綠肥;
第三年:烤煙→花生或綠肥;
3.2 改善土壤生態條件
改善土壤生態環境、提高土壤肥力,是實行煙葉可持續生產發展的有利措施。主要是從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桿還田、冬翻凍土等方面進行土壤改良。
①秸桿直接還田,主要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固定和保存氮素養分,以及促進土壤中難溶性的養分溶解作用。將二晚稻草總量的1/3~1/2割碎后均勻撒入煙田,撒施適量生石灰50kg/畝或者白云石粉75kg/畝,然后進行深翻,再灌水,充分浸泡,促進稻草腐爛。待田間水分自然蒸發、滲干后按常規進行整地起壟。
②種植綠肥,綠肥經翻壓后,供應土壤微生物活動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物質,促進微生物活動。提高土壤生理活性,對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對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都有重要的作用。
③增施一定量的菜籽枯,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增加煙葉的光合作用,提高煙葉的品質。
④冬翻凍土、散施白云石灰、實行田間‘三光”,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質,改良土壤團粒性,增強通透性,殺滅土壤中部分越冬害蟲及部分土傳病害,調節土壤PH值,固定和保存氮素養分,以及促進土壤中難溶性的養分溶解作用。
3.3 選育優良品種,100%商品化育苗
品種彰顯特色。烤煙品種是影響煙葉質量風格特色的關鍵因子,要想突顯黎川的煙葉特色就必須選擇適宜的煙草品種。當前,黎川煙草承擔了國家局級品種試驗,通過試驗來驗證烤煙品種在黎川生態環境下的產質量情況,尋找適宜的種植優良種,這樣可以有效解決因長年種植單一品種而帶來的品種老化等問題。選育出的優良品種全部由專業育苗戶集中育苗,并進行管理,在移栽前向煙農統一供應。
3.4 全面實行測土配方施肥
以村為單位進行土壤化驗分析,設置“植煙土壤-肥料-煙葉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建立全縣的土壤養分動態數據庫,實現土壤養分信息庫100%覆蓋基本煙田。綜合考慮種植品種、氣候條件、土壤質地、肥力差異等因素,科學配方、平衡施肥。全縣測土配方施肥率達到100%,多施用腐熟有機肥。
3.5 實行機械化作業,大力實行專業化服務
在全縣繼續加大行業資金投入并合理進行分配調整,讓想種煙的煙農有機可用,閑置機械有效減少。以基地單元為單位成立專業化服務隊,使煙葉生產逐步做到專業化、機械化,減少勞動力,緩解用工晃。并且在一定范圍內加強行業內外技術合作,倡導自主創新,加快研制出功能集成、先進適用的煙草農用機械。
3.6 100%實行煙葉等級優化結構
堅持以山東中煙“泰山”品牌需求為導向,以不適用煙葉田間處理為手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要求,以實現有效供給、滿足需求、穩定煙農收入為目標,全面優化煙葉結構,有效提升供給水平,增強優質原料保障能力。在煙葉移栽后70天左右去除2片光照不足、發育不良、病斑較多、長度達不到要求、無烘烤價值的底腳葉2-3片;移栽后115天左右,采烤到最后一烤,上部煙葉4~6片一次性成熟采收時,統一清除頂葉發育不良、葉片長度小于30cm和殘傷面積較大的1~2片。通過不適用煙葉處理,使得上中等煙比例有所提高,減少低次煙比例,縮小等級差距。
3.7 烤煙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增強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在綜合防治的作用,減少施用化學農藥,強化植保綜合治理。與氣象部門聯合,建立氣象信息系統,由氣象部門提供短期天氣預報及全年氣象信息用于預測明年的病蟲害發生趨勢,為煙葉生產提供有力的科學支撐,并提早做好防治準備,真正意義上做到預測預防。
煙葉生產以保健栽培為基礎,抓好苗床病蟲害防治,培育優壯苗。在大田期間,更應立足于農業、生物與化學、物理相結合的防治,以孢子捕捉儀、蟲情測報燈來測報病蟲發生趨勢,用于指導防治,多使用黃板、燈光誘殺成蟲。在施用農藥時,注重施藥時間及用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提高煙葉安全性,長期穩定地把病蟲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保障優質煙葉的生產。
綜上所述,黎川縣特色優質煙葉將以基地單元為試點,繼而全縣推行GAP管理,針對黎川縣的生態環境特色與山東中煙“泰山”品牌的原料需求,定位黎煙為中偏濃香型,抓好標準化生產的落實,提倡清潔安全生產,擁有良好的耕作制度,實行100%土壤改良,使良好農業生產形成體系,構建病蟲害防治信息系統,促使黎川煙葉生產特色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
[參考文獻]:
[1] 高瓊,顧勇.貴州盤縣特色優質煙葉歷史品質與栽培技術調查[J].新農村,2011年第3期:47-48.
[2]鄭改文,周世勇,周細花。桂陽縣特色優質煙葉開發現狀評估與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0年第8期:390-391.
[3] 蘇德艷,楊中義,何軼等.保山生態因素對其優質煙葉質量發的影響[J].湖南農業科學,2009,(1):53-56.
[4]林昆一,楊煥文,馬林等。昆明煙區特色優質煙葉定位及開發的研究初報[J].昆明學院學報,2009,31(6):23-27.
[5] 羅新斌,寧尚輝,徐堅強.芙蓉山區特殊煙葉技術開發效果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01):88-90.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