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四川在線報道
??? 題 記
??? 2007年,國家煙草專賣局決定把四川建成全國重要的戰略性優質煙葉基地,廣元提出“大力發展廣元煙葉,打造川北烤煙基地”。劍閣縣作為全市烤煙種植第一縣,優勢獨具。歷屆市、縣領導多次利用節假日深入田間地頭助農栽煙,今年5月4日,時任市長、現任市委書記馬華帶領市級相關部門負責人到劍閣現場指導并幫助煙農移栽煙苗。春華秋實,2012年,劍閣縣種植烤煙7.3萬畝,目前已收購21.392萬擔,比去年增加7.3萬擔,增長51%;產值達到2.23億元,比去年增加1.1億元,增長101%;實現稅收6457萬元,比去年增加2820萬元,增長77.5%。煙葉收購均價每公斤達20.82元,每公斤較去年高出3.95元,畝均收入達3800元,戶均增收2.74萬元。劍閣縣烤煙突破“20萬擔”新時代!馬華贊譽:“很好!”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菲批示:“對劍閣縣取得如此驕人成績特致祝賀!”
??? 劍閣縣今年烤煙產量達21萬擔,產值達到2.23億元。雄關內外漫山盡帶“黃金甲”。
??? 產業建在農村,7.3萬畝煙地像一個巨大的“綠色工廠”,煙苗如一地開動的機器,為煙農生產著利潤。“現代煙草、生態煙葉、和諧煙區、幸福煙農”,發生在雄關大地的綠色“嬗變”讓烤煙產業漸入佳境,一個山區農業縣開始步入“黃金葉”時代。
7.3萬畝煙地 土地工廠化
??? 如果你認為如今的劍閣農民還在肩挑背磨,干著“彎彎犁頭水牯牛”的傳統農業,那你就真的錯了。19日,記者走進劍門山區采訪,一條以現代烤煙產業化發展的路子讓人眼前一亮。7.3萬畝的煙地置辦,帶動劍閣的土地等基礎設施得以“進化”。
??? 全縣累計整理煙地1.2萬畝,硬化通村公路280公里,整治山坪塘636口,新建微水池1068口,鋪設管道12.5萬米。重點發展3000畝以上的鄉鎮和500畝以上的村,連片成帶,整村整鄉推進。
??? “我今年在園區內種植了35畝烤煙!”普安鎮中坪村煙農劉友海說。普安鎮以中坪、劍坪、光榮三個村為核心示范區,輻射帶動周邊11個鄉鎮連片成帶建成的5萬畝國家級現代煙草產業基地。
??? 劍門關鎮風埡村現代煙草農業示范片內,沿著鋪滿石子的林間小道來到示范片觀景臺上,只見整齊的煙地形成一個扇面,將一幢幢嶄新的農舍包裹其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該鎮通過煙草項目的帶動,有效整合相關涉農項目,把煙民所繳納的煙稅用來“反哺”農業。目前,全鎮完成改土240畝、提灌站1處,新修3.5米寬水泥村道公路1.1公里、3.5米寬泥碎路9.3公里、1.8米寬便民路4公里,分期實施完成280戶民居改造、新建850平方米農機展示廳和1.5公里環山參觀路。“善引山澗水,蓄勢高山巔,灌溉千畝地,滋潤百姓田”。該鎮結合山區實際,建設30畝、50畝、100畝等面積不等的種植片區共56個。
??? 連片的800畝煙地像一塊綠綢在城北鎮亮埡村鋪開。該園區以現代煙草基地單元建設項目為支撐,整合交通建設、土地整理、水利建設、民居改造、農村能源、畜禽養殖、農機購置、退耕還林等項目進行綜合配套,總投資近億元,整理土地2000畝;新建沿路6.1公里,建通村水泥路8公里;建烘烤工場、育苗工場、煙葉物流中心各1處。
“兩頭”工場化 生產現代化
??? 60多歲的趙光現,是劍門關鎮大房村一組人,他家只有他一個勞動力,卻年年都種5畝多烤煙,今年不算各種補貼已有1.65萬元收入了。
??? 是什么讓煙農的愿景在土地上得到了“釋放”?劍閣縣煙辦主任高峰告訴記者:“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全縣煙區還建立煙葉種植‘兩頭工場化+中間專業化’生產服務體系,降低煙農勞動強度,提高煙農收入。”
??? “兩頭工場化”原來是指一頭工場化育苗、一頭工場化烘烤,劍閣形成全縣烤煙大產業,使傳統農業得到“進化”,蛻變之旅令人神往。
??? 普安鎮劍坪育苗工場占地10畝,總投資400余萬元,育苗能力25000盤,可供移栽煙葉3200畝。整個育苗工場由總控制室、操作車間和育苗大棚三部分組成,育苗大棚是整個育苗工場的心臟。
??? “通過產業化育苗進入專業栽種,種是金管是銀,烘烤才是聚寶盆。”劍坪村村主任賈光明在談及煙葉烘烤工場時眉飛色舞,“占地10畝,投資250余萬元,給煙葉子‘鍍金’,出爐后滿棚盡帶‘黃金甲’。”
??? 該鎮烤煙工場由50座連片密集烤房組成,采用集中供熱、智能控制、散葉烘烤等先進技術和烘烤模式,對采烤、分級、收購、調撥等流程進行高效整合,將原來多環節分散作業變成一條龍、一站式作業。“集中烤房比土烤房強多了,我們做工很方便,烤出來的煙葉顏色均勻,質量好啊!”煙農岳含武高興地表示種煙科技手段增加了。
畝降20個人工 管理專業化
??? “中間專業化”指機耕、栽培、植保等中間環節都有專業化服務隊幫助、指導。
??? 劍閣縣煙葉生產基本實現統一供種、統一供苗、統一機耕、統一植保、統一烘烤、統一分級,促進主要煙葉技術標準化、主要勞動過程機械化、主要業務操作專業化,全面提高煙葉生產水平。劍門關鎮青壯年幾乎都外出務工掙錢,傳統耕作難以為繼,該鎮購買了培土機、腹膜機、耕作機等14種適用于山區的煙用機械,不僅節約人力,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
??? 為此,劍閣縣種植烤煙逐漸由粗放型生產模式走向集約型,由散戶種植走向規模化、標準化、技術化、機械化。2010年以前農戶種植1畝烤煙總共需要42個勞動力,后來采用機械旋耕、起箱、覆膜、噴藥、施肥,烘烤階段采用電腦自動監控和調節,種植1畝只需22個勞動力。普安鎮孫繼周和侄子孫山清承包了80畝地種煙,大伙說:“孬死有15萬元純收入!”孫繼周只抿著嘴笑。
??? 近三年來,劍閣煙草行業累計投入4億元以上,縣財政配套投入2.3億元,帶動農民投入3.5億元,在全縣建立了7個防雹增雨點、50間煙地流轉信息平臺和煙葉氣象信息平臺、55個基層煙葉收購點、55個煙地流轉信息平臺和煙葉氣象信息平臺、 8950間密集式烤房。全縣達到了煙地成片、路相連、渠相通、澇能排、旱能灌的規模,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管理的現代化。
??? 目前,劍閣縣煙葉種植區域由26個鄉鎮擴大到55個,面積由1萬畝擴大到7.3萬畝,烤煙產業帶動劍閣農業得到了根本“進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