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年來,湖北省煙葉生產以“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圍繞“夯實基礎、重點突破、示范帶動、持續提高”的總目標,全面推行了煙葉標準化生產,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湖北特色的煙葉標準化工作路子,取得了一些成效。煙葉標準化生產的過程,本質所體現的就是運用煙葉標準化的手段來改造粗放煙葉生產過程,實質上就是推行一種科學管理理念。
標準是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調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并運用“統一、簡化、優選”的原則,獲得最佳秩序。這就是標準—標準化的過程。它具有科學嚴謹性、前瞻性、現實性等特性。
煙葉生產標準化是以煙葉為對象的標準化活動,即圍繞《烤煙》國家標準,運用“統一、簡化、協調、選優”原則,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把煙葉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納入標準生產和標準管理的整個煙葉生產全過程的活動。煙葉生產標準化通過成果轉化、規范管理、優質服務,促進煙葉生產的“穩定、優質、生態、安全”,是推進煙葉品牌發展的基石,是推進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強大技術支撐。近年來,湖北省以“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全面推行了煙葉標準化生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湖北省煙葉生產基本情況
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為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具有高山、中山(二高山)、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多種地貌類型;立體氣候明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雨充沛,雨熱同季。土壤類型以黃壤、綜黃壤、紫色土和水稻土為主。總耕地面積290萬畝,適宜種煙面積100多萬畝。湖北匯聚了五大煙草類型。烤煙生產規模全國第七,白肋煙產量全國第一,馬里蘭煙全國唯一,香料煙是國內三大產區之一,十堰均州和黃岡名曬煙歷史上曾多次榮獲世界博覽會金獎。近年來,相繼承擔第四、第五、第六批國家級香料煙、白肋煙、烤煙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并以示范區建設為引領,將標準化工作延伸到馬里蘭煙和均州名曬煙。我省“金神農”、“清江源”煙葉正以品類齊全,風格突出,特色鮮明等優勢,越來越受到工業企業的青睞,已成為“黃鶴樓”、“芙蓉王”、“利群”“中南海”、“都寶”等卷煙品牌重要的原料基地。
主要做法及成效
湖北省自2005年啟動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項目以來,圍繞“夯實基礎、重點突破、示范帶動、持續提高”的總目標,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湖北特色的煙葉標準化工作路子。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確保項目順利開展
煙葉生產標準化生產對穩定湖北省煙葉生產規模,提高該省煙葉質量,打造“清江源”、“金神農”煙葉品牌,提升煙葉原料保障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1、統籌協調,為項目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湖北省自2005年開展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2007年全面啟動煙葉標準化生產專項工作以來,根據《煙草行業標準化中長期發展戰略(2007-2020)》,制定了《湖北省2007年—2010年煙葉標準化生產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對煙葉標準化階段性目標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省局成立了由分管領導為組長的煙葉標準化生產領導小組,統籌全省煙葉標準化工作,同時,發揮省局相關職能部門在示范區建設中的組織、協調、督辦工作;二是項目實施單位及地方政府成立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同時,以市(州)煙草公司主體成立項目辦公室,協調地方技術監督局、農業局等相關部門聯合辦公,全面制定工作目標規劃,分階段穩步推進;三是以省科研所為技術依托,成立以產區、工業企業、科研單位共同參入的技術指導組,全面負責標準的撰寫、宣標、貫標等技術工作。搭建全省上下整體聯動,整體推進,緊密聯系,有效互動平臺,形成整體合力。
2、建章立制,為項目實施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建設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圍繞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縣)建設工作的開展和總體目標的實現,2005年省局制定了《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考核評比暫行辦法》,從組織領導、標準制定、宣標貫標、示范區建設、標準化生產及規范化管理等方面加強我省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縣)考核評比工作,并于2006年起,將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縣)建設納入年度合同目標和績效目標雙重考核,作為省局經濟目標考核重要指準,提高執行力。
3、加大投入,為項目實施提供物質保障
省局、市(州)局在每年科技項目年度預算中始終將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縣)建設項目視為重點,確保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項目工作經費1:2:3撥付到位,并優先、優質保證煙用物資投入。在安排煙葉生產基礎設施項目中,對示范區優先考慮,重點投入,確保示范效果。與此同時,他們通過建立基本煙田保護制度、健全風險保障機制、提高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完善政策保障體系營造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的良好環境。
(二)明確方向,創新思路,堅持服務生產的工作理念
湖北省公司在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縣)建設及煙葉標準化工作中,始終堅持 “以標準為準繩、以科技為先導、以質量占市場、以品牌求效益”的指導思想,以六個立足為突破,創新煙葉標準化工作思路。
1、立足實際,突出特色,抓好煙葉標準體系建設
煙葉標準化生產,標準是基礎。在煙葉標準體系建設中,湖北省充分考慮煙葉品類齊全等優勢,針對烤煙、香料煙、白肋煙、馬里蘭、均州名晾煙特點和市場需求,以培育“清江源”、“金神農”兩大煙葉品牌為核心,結合不同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縣)的生態條件,科研成果,生產實際,突出不同類別煙葉不同特色,組裝、集成現有成熟適用生產技術和管理規范,結合需求,引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有效、適用的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通過體系設計、標準起草、征求意見、試驗論證、修改完善及專家論證等步驟,科學制定出涵蓋煙葉生產全過程、以產品質量標準為核心的集生產技術標準、管理標準、服務標準、工作標準于一體并體現系統性、先進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的煙葉綜合標準體系。全省四個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縣)所屬市(州)、縣公司已相繼完成《恩施優質白肋煙綜合標準體系》、《恩施優質烤煙綜合標準體系》、《鄖西香料煙綜合標準體系》、《興山優質烤煙綜合標準體系》編寫,并在示范區(縣)中發揮積極作用。《十堰金神農烤煙綜合標準體系》、《宜昌市烤煙綜合標準體系》、《襄陽烤煙綜合標準體系》等市(州)公司企業標準體系相繼發布實施,是對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縣)建設鞏固和提升,四個煙葉產區共收集國家、行業標準42個,地方標準17個,制定企業標準333個,其中:產品標準34個,管理標準132,生產技術標準226個。標準化生產面積已占總面積的95%以上。
2、立足主體,突出層級,創新標準化生產管理方式
從企業最高一級管理組織到最低一級管理組織的各個組織等級簡稱為管理層級。在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及全省煙葉標準化工作中,湖北省逐步摸索出一條市(州)公司為主體,省級公司為引導,基地單元為基礎的層級化煙葉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以適應品牌導向基地單元建設和“清江源”、“金神農”煙葉品牌培育。一是組織編制完成并發布《湖北省煙葉生產綜合標準體系的構成及編制的一般原則》,明確了省公司、市(州)公司以及基地單元在綜合標準體系編制、實施、檢查、評估以及維護中的各自地位和作用。二是積極推行《標準體系》分級編制與管理,構建省、市(州)、基地單元三級標準體系,在突出共性的同時更關注個性,以滿足工業企業對原料差異性需求,體現“工業主導,產區主體,科研主力”原則。三是加大標準化生產分級監督與考核工作,整體推進市(州)、縣(市)、煙站三級考核獎勵制度,將檢查評分情況納入單位或個人績效考核,提高標準化生產執行力。通過構建煙葉標準化層級管理體系,推進標準化層級管理,不僅為“金神農”、“清江源”煙葉品牌與工業企業卷煙品牌提供了有效對接平臺,充分體現了標準體系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又為該省搭建起煙葉標準化統一工作平臺,確保全省范圍內煙葉生產管理的最佳效果。截止目前省公司共發布企業標準11個,市(州)公司發布基地單元企業標準19個,為整體推進和有序開展煙葉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3、立足培訓,強化意識,加強標準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煙技員是煙葉標準化生產的傳播者,因此,培養、造就一支知標準、懂標準、用標準的基層專業煙技員,是做好煙葉標準化生產的前提。一是在現有生產一線技術人員中培養技術骨干,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相互交流、集中教學、分類指導、以會帶訓等形式,組織各類人員進行標準化知識培訓,不斷充實壯大煙葉標準化生產的技術推廣隊伍,目前,生產一線技術人員中,已有30名獲得技師技能職業資格、1044名獲得高級技能職業資格、734名獲得中級技能職業資格,為煙葉標準化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二是建立起省、市(州)、縣(市)、煙草站層級培訓體系,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推行逢訓必考,將考試綜合成績作為一個單位標準化生產考核的重要內容,提高培訓的適效性。三是加大煙農對標準化的認知度。針對不同星級煙農實施個性化培訓和服務,利用煙農學校、田間地頭等陣地,組織對種煙大戶或區域內煙農進行技術培訓,發放技術手冊、技術指導卡等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小冊子,組織煙農按圖種煙,按標準要求種煙,克服生產過程的隨意性,幫助煙農全面提高標準化意識、掌握標準化技術。
4、立足合作,加強溝通,建立工商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
在推進煙葉標準化生產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工業需求為導向,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