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贛南日報》報道 近日,記者來到江西安遠縣的天心、長沙等煙葉種植區,看到煙農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享受著產業致富帶來的幸福生活。2012年以來,該縣把煙業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頭戲和富民、富鄉、富縣的主導產業抓緊抓實,發展煙葉近9000畝,產值達2880.1萬元,幫助煙區農民人均增收170元。
安遠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1年6月,新一屆縣領導班子深入調研后發現,煙葉是一項“短、平、快”的經濟項目,既不影響糧食生產,又能助農增收致富。而安遠的土壤、氣候等環境條件又非常適宜生產優質煙葉。為此,該縣迅速提出了在產業發展較為落后的天心、長沙等北片8個鄉鎮發展煙葉產業,建設贛南煙葉主產區的工作思路。
縣里成立專門負責煙葉生產和管理的機構煙葉辦,并把煙葉生產作為全縣的經濟中心工作來部署、去推進;縣直蹲點單位積極幫扶煙農,捐資捐物出力氣;鎮村干部密切配合,精心組織,組建煙葉生產專業合作社……短短時間里,農業、財政、扶貧、農業綜合開發、鄉鎮等部門單位聯動起來,拉開了產業發展的序幕。
該縣北片鄉鎮產業發展較為落后,農民也從未接觸過煙葉種植,開始時對發展煙葉產業持懷疑態度。如何才能讓農民通過發展煙葉脫貧致富呢?好產業還要靠好政策來引導和推廣。該縣煙草部門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還協調各部門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吸引、鼓勵農民種“致富煙”。于是,在省、市煙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590座供煙農免費使用的密集型烤房、投資1000余萬元的長沙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6個煙水煙路工程等工程相繼開工、建成,返稅、補貼等優惠政策陸續出臺實施,讓農民吃下了“定心丸”。目前,該縣用于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3200多萬元,修建水溝渠52條、修建煙路8400米,購置培土機等煙用機械260臺(套),發放小額貼息貸款1100余萬元。
在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撬動下,由種“政治煙”變成種“經濟煙”,真正變“要我種”為“我要種”,農民種煙積極性空前高漲,許多外出務工人員更是放棄高薪返鄉種煙創業。
去年靠著種植煙葉收入了近10萬元的蔡坊鄉渡江村煙農劉太保,逢人便夸煙技員指導有方。不管晴雨天氣,煙技員幾乎每天都會來到他的煙田,觀察長勢、預防病害、指導技術,把他由一個煙葉“文盲”扶上了致富路。
作為煙葉新產區,安遠各級干部和農戶對煙葉生產的認識幾乎是一片空白,科技興煙勢在必行。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負責人林梅充分利用自身的行業優勢,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從贛縣、信豐等煙區縣抽調了46名技術全面、作風扎實的煙技員,配備到42個種煙村,并組織人員外出學習考察,引進和推廣新技術。為確保種出優質煙葉,她在煙葉生產的各環節及時召開全縣性的大型煙葉生產調度會(現場會)16次,技術培訓會20多次,培訓農民8000余人次,使科技進農戶、到田間。
一片片“黃金葉”,托起了安遠38萬農民的致富夢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