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四川在線報道 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高橋村是個典型的留守高山村落,總人口1800多人,村里常住人口只有一半左右,且多為50歲以上的老人或未成年的孩子。就是在這樣一個村落,就是靠這樣一群留守的人員,通過五年的努力,高橋村種上了3600畝烤煙,人均年收入達8278元,較五年前增加了4094元。
在宜賓市筠連、興文、珙縣、屏山、長寧,像高橋村這樣的村莊還有很多。近五年,為點亮山區百姓的致富夢,宜賓市煙草專賣局直面農村勞動力轉移不斷加速,農資成本和用工成本不斷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大力實施規模化、科技化、集約化的有效方式在山區發展煙葉種植,將煙葉種植面積擴大了1.12萬畝,達到了11.84萬畝,2012年煙葉產值達3.93億元,煙農戶均收入達到7萬元,較2008年提高3.6萬元。
六年六億
裝備投入打破烤煙種植瓶頸
走進宜賓的煙田,煙水工程、機耕道、土地整理、育苗工場、烘烤工場、煙草農機、基層站(點)、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目不暇接,對于煙田而言,這些都是護身的裝備;對于煙農而言,這些都是致富發展的保障。“自2006年以來,每年都投入幾十萬元用于煙田基礎建設投入。”在筠連縣蒿壩鎮高龍村,煙農楊建武掰著手指介紹,“幾十萬元的投入,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缺水,對于我們煙農來說,可算是‘致命傷’!”
像筠連縣這樣的烤煙生產大縣,煙區以喀斯特地貌為主,降雨偏少,時空分布不均,田土保水蓄水能力差,烤煙生產資源性、工程性缺水十分嚴重。
為切實解決煙農種煙缺水難題,筠連縣陸續建起了水庫、水窖、山平塘等小型水利設施,缺水難題得到了有效緩解。正在建設的筠連縣后溝水庫,2015年9月建成后可保障筠連縣8個鄉鎮、58個村、2.97萬農村人口、3.1萬場鎮人口的用水,灌溉面積達9.36萬畝,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宜賓市煙草專賣局負責人介紹說,近六年,宜賓煙田投入了超過6億元建設基礎設施,對每畝煙田的投入強度屬全省同行業中之首,先后建成各類工程2.2萬件,基本解決了31萬畝基本煙田的煙水配套、13萬畝煙葉的密集型烘烤以及6萬人的飲水難、出行難問題。預計到2015年,還將投入2.45億元。
集中連片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
對于山區的農業產業,連片發展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過去,由于地形地貌和地塊之間肥力差異的限制,導致許多村烤煙種植較為分散,生產水平參差不齊。蒿壩鎮高龍、高興村兩個村有耕地面積2萬余畝,常年種植烤煙6000余畝,過去大多是“單打獨斗”!
為實現規模化發展,宜賓市探索成立以村為單位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在不改變土地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采取出租、轉包、互換、轉讓等多種形式,促進基本煙田合理流轉,推進煙葉規模化種植。
與此同時,整合財力加大對規模化種植的引導和服務。近幾年,宜賓市累計投入3886.36萬元,對煙區的2.07萬畝耕地進行了整理,促進了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管理。
以筠連縣蒿壩鎮為例,通過規模化種植,該鎮高龍、高興兩村的種煙面積已由原來的6000余畝提高到現在的10000余畝,并成了全市的萬畝煙葉示范區。
高興村村民劉讓友最初就只是零散種植烤煙10多畝,這兩年在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幫助下,承包土地200多畝。村里像他這樣的承包大戶比比皆是,100畝以上連片種植的都有二三十戶。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折射出的正是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升級。今年,宜賓市戶均種煙規模達到28.93畝,打造100畝以上集中連片種植區域219片,面積10.12萬畝,集中連片種植率達到85.47%,并形成了萬畝連片、五千畝連片的大規模種植。
依托科學
煙農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寬
羅永香是筠連高坪鄉種煙能人,也是筠連高坪苗嶺煙草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在他看來,“要實現煙農增收致富,就必須確保煙葉品質好,否則就賣不出去、賺不到錢。”這就要求煙葉要注重科技含量,督促煙農摒棄簡單的一種一收、粗放式管理模式。
作為發起人之一的羅永香,一直鼓勵發展專業合作社。“這可以擴大農戶間的合作與聯合,有效地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服務,解決山區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問題。”50多歲的羅永香憑著多年種植烤煙的經驗,讓他有了這番深刻的認識。
杜天仲是蒿壩鎮先鋒村一名煙農,也是合作社社員。“烤煙種植是高風險產業,遇上絕收的情況那就慘了!冰雹、天干、病蟲害都是我們煙農最頭痛的。”杜天仲說,剛開始硬著頭皮“摸著石頭過河”。“產量沒上去,煙葉質量提不高,增收很難!”
正是合作社這一模式,有效解決了杜天仲種煙過程的一些困難,讓他對烤煙致富有了信心。杜天仲現在流轉土地300畝全部用于種植烤煙,每畝產值3500元左右,除去成本,純收入30萬元。“這科學種煙,效果就是好!”
漂浮育苗和濕潤育苗技術,工廠化育苗,人工飼養蚜繭蜂、赤眼蜂等農田益蟲……這些科研成果被合作社的煙技員廣泛應用于煙葉生產一線,讓烤煙生產有了更多科技含量,煙農們也將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
同時,合作社還依托育苗工場、烘烤工場、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基質生產廠大力開展多元經營,增強了合作社的“造血”功能和內生發展動力。“每年1—5月是烤煙育苗期,6—12月育苗大棚也沒閑置,種上銀杏、雞絲菌、黃金西葫蘆等瓜果蔬菜。”羅永香說,合作社的育苗大棚也是社員增收的“法寶”。
合作社的成功探索,讓煙農致富有了更多的底氣。目前,宜賓市共組建綜合服務型煙農專業合作社7個,入社農戶1420戶,種植烤煙面積達3.32萬畝,為打造“‘濃香源’生態焦甜香”特色優質煙葉生產技術體系奠定了扎實基礎。
現代元素的注入,一項項實打實的科研成果,讓廣大煙農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