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河南農業信息網報道 “科技投入大,服務又好,我種的煙葉真成了黃金葉!”10月7日,河南郟縣堂街鎮李世和莊東村種煙大戶周國強說起種煙,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今年56歲的周國強是郟縣堂街鎮的種煙大戶。去年,他種了56畝煙葉,純收入11萬多元。嘗到了甜頭的周國強今年初又從村民那里租了50多畝地,種煙面積一下子擴大到100余畝。他很自信地說:“有上級政策扶持、技術指導,種好百十畝煙并不難。”
看周國強干勁蠻大,縣煙草公司又扶持他建起了7座密集式炕房,一炕能管20畝地的煙葉,炕出的煙比普通炕房提升半個號,平均每公斤增值1.4元以上。今年,天氣盡管一直干旱高溫,但周國強家平均每畝煙仍賣到4500元左右,凈收入15萬余元。
在郟縣,像周國強這樣靠種煙發家致富的農民有500余戶。隨行的縣煙草公司技術人員賈愛軍說,郟縣“山兒西”煙在國內享有盛譽。該縣近來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堅持“穩定規模、集約經營、依靠科技、提質增收”的戰略方針,積極調整種植布局。今年,全縣計劃種植煙葉10.4萬畝,其中萬畝以上鄉(鎮)6個,300畝以上種煙大村148個,50畝以上大方194塊,50畝以上大戶490戶,之所以能出現這么多種煙大方、大戶,都是科技推廣的結果。
郟縣全面推廣了大棚集約化漂浮育苗技術。今年漂浮育苗移栽面積達12.6萬畝,商品化供苗達到100%,煙農不用自己動手育苗,移栽時直接到育苗點拉苗,勞動強度大幅下降。同時,各鄉(鎮)煙站按合同面積對煙農實行“套餐制”供肥,對大方煙田普遍進行測土化驗,科學制定施肥配方。結合專家決策系統推薦的施肥量,制訂分品種、分地貌、分農戶的施肥方案,并組建專業隊,實行統防統治。全縣今年用于大田化肥、農膜的投入高達1894萬元,推廣應用新型施肥起壟一體機、煙葉移栽機等煙葉生產專用機械350臺(套),冬耕、播種、病害防治、起壟施肥等7個環節全部實現機械化操作。針對今年的天氣情況,通過追施葉肥和改進烘烤技術等,把損失減少到了最低。今年全縣共發展育苗大戶55戶,共建造漂浮育苗大棚752座;發展100畝以上種煙大戶165戶,烘烤大戶226戶,擁有智能密集式炕房3866座。為實現高效運作,縣里建立了煙葉保險、專家咨詢、培訓、考核等機制,投資25萬元建立了病蟲害預測防治體系。另外,該縣還建立了縣、鄉(鎮)、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受過培訓的500多名各級技術員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為煙農提供“保姆式”服務。
支農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調動了群眾的種煙積極性,既富了煙農又富了財政。截至10月7日,全縣已累計收購煙葉843萬公斤,煙農實現賣煙收入近1.9億元。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