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報道 “實行煙—稻輪作就是好,得錢又得糧!不僅解決了這里長期以來春旱缺水的弊端,而且讓我們感覺種煙致富越來越有奔頭了!”近日,在廣西田林縣八渡瑤族鄉福達村八江屯的田地里,一位忙著收晚稻的農民高興地告訴筆者。當地很多群眾也告訴我們,近年來,他們已經嘗到了“煙—稻”輪作帶來的甜頭。
“種煙是技術活,以前我們哪敢相信自己能種出好煙,賣煙致富呢,都是黃金雄帶頭干起來的!”該屯隊長黃文勇說。提到該屯的黃金雄,大家都對他敬佩三分。黃金雄是村委會副主任,也是鄉人大代表,他平時在村里是個敢說敢做的人,是村民的帶頭大哥。
據了解,10年前,這里因為群眾亂砍濫伐,生態環境遭受重創,當地水源變得日益枯竭,許多水田變成了望天田,村民種田得等到雨季來臨。眼看村民丟荒了很多良田,有些甚至外出務工謀生,當時黃金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鄉政府與煙草局引導當地群眾調整產業結構,推廣“煙—稻”輪作。可如何發動群眾改變落后的觀念,號召他們用新的種植方式來增收,成為當時第一大難題。黃金雄聽了鄉干部和技術員種煙的效益分析后,他一下子興趣十足,立即拍板先拿自己家和親戚朋友家“開刀”種煙,這樣他成為了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為了讓更多村民相信種煙能致富,他不是走在田間地頭,就是和鄉干部一起到農戶家中苦口婆心地做群眾思想工作。
為了種好煙,烤出好煙,他每天與技術員形影不離,經常奔走在田地、烤房之間。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熟練掌握了種植和烘烤技術,并不斷地教授其他煙農。在他的帶動下,該屯當年種煙60畝,收獲煙葉130擔,平均畝產值達2200元,“煙—稻”輪作模式在該村一炮打響獲得成功,成為全鄉第一個“烤煙村”。嘗到甜頭的村民紛紛把所有旱田地都種上烤煙,黃金雄和部分煙農還承包了鄰村的旱田來擴大種植規模,他自己共種植烤煙14畝,一躍成為烤煙種植大戶。經過多年發展,該屯實行“煙—稻”“煙—玉”輪作模式190畝,每年正常收獲煙葉400多擔,糧食約15萬斤,烤煙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如今,走在八江屯,以前低矮的泥土房不見了,到處是一棟棟鋼筋水泥結構的“烤煙樓”,黃金雄大膽創新,用“一片煙葉”改變了一個村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