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煙農的笑容
“云南省武定縣田心鄉一直以來靠天落雨打秧田,牛腳跡窩里舀水喝,干旱缺水出了名,今年的膜下小苗移栽技術,不僅保證煙葉按時移栽,膜下保水性好,小苗帶病少,長的也比往年壯實。”2013年初夏,筆者前往田心鄉普龍村委會調查膜下小苗移栽長勢情況時,種煙大戶周從和樂呵呵的告訴我們。
不過,同村的老周可沒這么樂觀,他一直在疑惑——光靠澆定根水就能夠保持煙苗10-15天不澆水?這技術管用嘛?按照技術措施,經過他一個月實踐,面對眼前一壟壟迎風搖曳健壯翠綠的煙苗,之前的顧慮早已煙消云散?!爱敓熋缟L40-45天到五六公分、四葉一心的時候最適合移栽?!薄耙圃郧耙葞幤饓艢⒑οx,移栽后要用黑膜覆蓋,每株煙苗澆足定根水2公斤就行?!薄爱斈葰鉁厣系?0度的時候就要注意及時破口通風排氣……”老周一句接一句重復著技術員教給他的“膜下小苗移栽經”。
“這種好技術要是能早點教我們,大家伙兒也不用為取水保苗的事兒犯愁了,如今煙葉也能趕上四月移栽了,節令對了,煙葉質量有保障?!崩现艿囊环捯约八l自心底的笑容,不僅是對此項技術的肯定,更是對心系民生、勇于變革的楚雄煙草的最高獎賞。
領導的決策
楚雄一直是“滇中老旱區”,全年89%集中降水量集中在5-10月,頻繁的春旱,經常造成小春絕收,煙葉移栽保苗用水更是難上加難。旱則變,變則通。四年連旱,煙葉移栽節令得不到保障,今后煙葉如何發展?面臨嚴峻干旱,州局領導果斷決策:把好每一道技術環節,擴大膜下小苗移栽推廣面積!這一決策讓楚雄煙葉生產抗旱大潮再次激起創新的“浪花”。
膜下小苗移栽的最大技術變革是將煙苗從膜上轉移到了膜下,將被數次抑制生長后的大苗換成了具有勃勃生機的小苗,地膜內的“溫室”條件,為煙苗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移栽后的煙苗正常成活。膜上膜下一字之差的轉變,不僅轉出了楚雄煙草煙葉生產的新方式,更轉出了煙農勇抗旱魔的信心和期盼。
探新的歷程
經歷了2010年大旱困惑的研究人員,從穴盤育苗、帶土移栽、抗旱劑篩選、小苗移栽等一系列試驗探索中,將解決楚雄烤煙移栽期缺水問題的出路定位在小苗膜下移栽上。2011年,在楚雄市東華鎮實施小面積試驗示范,這一技術開始在彝州煙區燃起星星之火。
2012年,在膜下移栽掏苗時間、不同澆水方式、不同澆水量、不同打塘方式以及干旱脅迫對膜下小苗移栽生長影響等10多個技術關鍵的深入試驗基礎上,《砂培膜下小苗移栽技術操作規程》出爐,為楚雄大面積推廣提供了科學支撐。
2013年3月,州公司領導多次深入田間地頭調研,下發示范推廣應用項目工作通知,將推廣工作層層落實各級抓,成立技術服務團隊跟蹤服務指導,組織科技推廣人員、村干部、煙技員、育苗服務隊以及煙農層層培訓,確?;鶎蛹夹g員和煙農能熟練掌握技術并嚴格按標準執行。
2013年3月底,省局局長余云東到楚雄調研,對我州膜下小苗移栽推廣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隨后,省公司下達通知,要求在全省大力推進膜下小苗移栽技術推廣,更明確了楚雄煙草科技抗旱的方向,堅定了推廣普及該項技術的信心?!?/p>
2013年4月初,全州膜下小苗移栽現場會在姚安成功舉辦,900份技術手冊的發放、煙技人員的悉心教授,進一步解答了大家的顧慮與疑問,掀起了全州膜下移栽高潮。
2013年4月30日,全州成功推廣膜下小苗移栽32.828萬畝,小苗育苗主要成本比常規育苗成本節約5.63元/畝,全州膜下小苗移栽在育苗環節共降低成本180多萬元。
歷時850天,一環接一環,絲絲緊扣,科技抗旱創新之路踏實縝密。
2013年10月23日,楚雄州經受住四年連旱,圓滿完成收購任務,用片片金葉呈現了一份讓工業、煙農、政府、企業四滿意的答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